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18
编号:13675559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临床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25日 黄肇权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甘草酸二胺(150 mg/次,1次/d)、促肝细胞生长素(200 mg/次,1次/d)、还原型谷胱甘肽(1.8~2.4 g/次,1次/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小量多次为患者输注新鲜血浆等。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恩替卡韦口服,0.5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拉米夫定口服,100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死亡原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1例患者死亡(死于肝性脑病),死亡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7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死于上消化道出血,3例患者死于肝性脑病,2例患者死于肝肾综合征),死亡发生率为23.3%。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化指标

    治疗前两组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