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8
编号:13659803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8
     2 结果

    9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复查。其中,87例痊愈,3例有效,3例无效。一次复位治愈65例,两次复位治愈16例,三次复位治愈6例,有效率为97.7%。87例通过手法复位后眩晕和眼震消失。3例无效病例中,有1例为左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伴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1例为89岁女性,患者高龄,手法复位配合欠佳;1例为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3次手法复位均未能改善症状,复位过程转为其他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 讨论

    眩晕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8]。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目前临床上,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此疾病,并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并伴有眼震,大多数患者在体位改变(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后仰)时出现,无耳聋或耳鸣伴随症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发病高峰在50~70岁,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可以是单侧发病, 也可以是双侧发病。本组病例的构成也基本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目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在探讨之中,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神经元老化、炎性反应、缺血等因素有关,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学说:(1)嵴顶结石学说: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粘附于半规管壶腹嵴,从而使其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对重力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眩晕及眼震出现。(2)半规管结石学说:变性耳石颗粒不是粘附于半规管壶腹嵴,而是游离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当头部处于诱发体位时,耳石向重力方向移动,引起内淋巴流动,从而使壶腹嵴受牵引偏移产生眩晕及眼震等症状[9]。基于上述两种学说,手法复位通过头位的定向活动,使耳石回到椭圆囊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从而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依据这些原理,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最佳方法。通过头位运动,使半规管的耳石进入椭圆囊,从而使临床症状缓解。目前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是诊断哪种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准确的病史采集和规范的变位试验是正确诊断的保证,眼震电图视频下的变位试验眼震更明显,更能准确诊断。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根据变位试验眼震特点不难作出诊断。本组患者均经过眼震电图检查,结合病史、眼震特点而确诊。93例患者中大部分经1~3次手法复位治疗而痊愈,本研究表明通过变位试验检查确诊后行手法复位法可使绝大部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得到痊愈,临床症状缓解。但是本研究中观察时间较短,仅为1周,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存在的自愈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均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还需要继续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不仅可以有效记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典型位置性的眼震,而且还能够发现非典型位置性的眼震,包括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以及多个半规管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VNG作为专门针对眩晕患者的一项检查手段,通过红外视频直接记录眼震特点,操作简单、非创伤等优点,虽然目前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理论上认为是区分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判断眼震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在长期的治疗中,对伴有颈椎病或者是高龄的患者,动作要尽量轻柔,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快速。进行变位试验时,观察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性质的是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分型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有时双侧变位试验都可诱发眼震,需要判断哪一侧症状更重,眼震幅度更大、时间更长,如果有一侧明显重于另一侧的话,很可能较重侧是病变侧。另外,有可能一次变位试验不能诱发出眩晕及眼震,这就需要进行两次的变位试验。所以在进行变位试验和手法治疗前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尽可能空腹进行检查及复位,告知患者出现眩晕是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对于多次复位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要考虑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梅尼埃或脑梗死等,要综合分析。总之,眩晕是常见病,是介于神经内科、骨科、耳鼻咽喉科之间的复杂综合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是眩晕的主要病因[10]。变位试验诱发出典型眼震是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要条件,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在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监测下进行变位试验可以提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率,疗效确切,可作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首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Pames L S,Agrswal S K,Atlas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h paroxyml positional vertigo(BPPV)[J].CMAJ,2003,169(7):681-693.

    [2] Van Brevem M,Seelig T,Neuhauser H,et al.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redominly affects the fight labyrinth[J].Neura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10):1487-148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 http://www.100md.com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2):163-164.

    [5]王超,陈卓,黄辉.手法复位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8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103-106.

    [6] White J A,Coale K D,Catalano P J,et al.Diagnosis andmanagement of 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g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3(2):278-284.

    [7]司爱丽,吴盛华,乔春艳,等.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65例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86.

    [8]冯艳军,谢环英,车军利,等.眩晕症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161-162.

    [9]史鹏,高琳,荣钦锋.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32-33.

    [10]余国亮.中老年人眩晕发作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05-106.

    (收稿日期:2014-06-21)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吴雅丽)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