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9
编号:13659376
30例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为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统计的事件,其中,早产患儿为23例,足月患儿为7例。此次事件共涉及30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实习生分别为9名、6名、11名、4名。

    1.2 方法

    以回顾分析方法对30例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将事件进行详细的归类,统计每一例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原因、负责护士的工作年限以及患儿床位使用率等资料。归纳各类所得数据,对各项数据实施统计学比较,掌握与护理不良事件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关键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发生时间

    30例事件中19例(63.33%)发生于10∶00~16∶00,7例(23.33%)发生于16∶00~24∶00,4例(13.33%)发生于24∶00~第2天10∶00。10∶00~16∶00间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间段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具体分类

    30例不良事件经分类统计,皮肤损伤占30.00%,PICC管堵塞和意外拔管均占13.33%,信息记录失误占6.67%,输液外渗占16.67%,设备故障占3.33%,核心制度未落实占16.67%。其中,皮肤损伤事件的发生率(30.00%)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士工作年限
, 百拇医药
    30例事件中,18例(60.00%)事件发生于工作年限<1年的护士,4例(13.33%)发生于2~3年间的护士,1例(3.33%)发生于4~10年间的护士,7例(23.33%)发生于>10年的护士。工作年限<1年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护士,与其他护士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工作时间>10年的护士。

    2.4 床位使用率

    30例事件中4例(13.33%)床位使用率为82.00%~95.00%,7例(23.33%)为95.00%~100%,19例(63.33%)为100%。床位使用率为100%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发生原因

    30例不良事件的具体发生原因,查对工作落实不足的百分比为43.33%,责任心缺乏的百分比为13.33%,专业能力不足为6.67%,评估缺失占23.33%,违反操作规章占10.00%,其中查对工作落实不足与其他原因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当今时代,随着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落实深度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新生儿科优质护理的要求及期望值日益提升,护理人员全方位着力,以提高护理工作的优化程度,成为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3]。而安全问题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关注的重点问题,尤为受到医院中管理人员的重视,因此,护理人员了解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原因与特点,努力做好对于护理中不良事件的防范,做好对新生儿科患儿的安全护理极其必要[4]。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选择新生儿科中发生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在发生原因方面得出了如下结论:(1)不良事件多出现于10∶00~16∶00,总发生率达63.33%,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这是由于这一时段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操作活动相对较多,且比较集中而造成。此外,16∶00~24∶00、24∶00~第2天10∶00也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应加强夜间巡护。(2)在各类不良事件中,皮肤损伤类事件的发生率(30.33%)最高,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新生儿的皮肤嫩、屏障功能弱,治疗时常需要裸露身体某部分,具有一定关系[5]。PICC管堵塞、意外拔管、信息记录失误、输液外渗、设备故障、核心制度未落实等也事件也可能发生。(3)工作年限<1年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的护理人员。这主要归咎于护理人员资历较弱、安全意识相对缺乏、专业能力积累不足、实践能力较弱等因素。此外,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较高,这主要与护理人员思维定势相关[6]。(4)在所有的不良事件中,63.33%的床位使用率为100%,这主要是由于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所造成。(5)在各类不良事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查对工作落实不足所导致的事件占据43.33%的比例,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责任心缺乏、专业能力相对不足、评估缺失、违反操作规章、设备问题等也是造成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此次研究中关于新生儿护理中不良事件的五项结论的报道大致与其他相关报道相同,证明不良事件在发生时间、护士工作年限、发生原因、床位使用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显著性特征,应当得到重视,此外,其他时间、其他类型、其他原因所致的不良事件也应当得到足够关注[7]。针对此次得到的五项结论,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不良事件总结了几点方法策略,具体如下:(1)加强护理培训。医院以新生儿科护理专业特点为依据,对不同年限、性质的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层次化的培训计划,采用场景模拟、查房演示、理论教育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不良事件应对能力[8]。(2)合理调配资源。医院中护理人员、医疗设备等均有一定的数量,为了降低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频率,医院还对这些资源进行了优化调配。针对由设备损坏造成的不良事件,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清点、检查、维护,以确保仪器安全、正常运转[9]。针对护理人员工作繁重、琐碎的问题,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性特征,合理进行排班,确保晨间护理、高峰时段护理的人员足够,专业素质足够。(3)信息收集反馈。定期对新生儿科中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及时掌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针对出现的新型原因、新型损伤等对护理防范策略进行调整,并及时地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与鼓励,以免再次发生相关事件。(4)督促规章落实。医院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保证。为降低由于违反规章制度、核心规章落实不当等问题所造成的不良事件,医院管理者制定了新生儿科中护理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的管理方案,并定期开展与护理规章制度有关的文化宣传活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氛围。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新生儿科中护理不良事件在发生时间、发生原因、类型、护士工作年限、床位使用率以及其他原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医院管理者应当切实依照这些资料,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韦焱.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98-99.

    [2]陶丽荣.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的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64-65.

    [3]赵海玲,王春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61-63.

    [4]曾国华,蔡春梅.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72-73.
, http://www.100md.com
    [5]陈琳华.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68.

    [6]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7]廖明芬,黄萧,张柔.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体会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69-71.

    [8]张小翼,魏艳梅.监护病房新生儿的舒适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98-99.

    [9]朱玉珍,黎连华,王仙.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62-63.

    (收稿日期:2014-06-18) (编辑:黄新珍), http://www.100md.com(周艳 刘敬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