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192
人工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分析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30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单独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期情况及术后1年心脏彩超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具有心功能改善明显,安全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 人工瓣膜置换术;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33-02
, 百拇医药
    重症心脏瓣膜病以全身代谢功能障碍、心功能受损、脏器功能不全、内分泌紊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采用常规保守疗法治疗该病,临床疗效往往不甚理想[1]。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手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工瓣膜置换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且取得不俗疗效。然而,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往往合并心房颤动,影响血流动力学,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6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按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人工瓣膜置换术)及观察组(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7~72岁,平均(49.2±9.3)岁;病程5~20年,平均(12.7±3.8)年;其中,17例为二尖瓣病变,9例为主动脉瓣病变,4例为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病变;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3例,Ⅳ级17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9~70岁,平均(49.4±9.5)岁;病程5~19年,平均(12.6±3.7)年;其中,18例为二尖瓣病变,9例为主动脉瓣病变,3例为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病变;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4例,Ⅳ级1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目前,重症心脏瓣膜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结合相关文献,制定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1-2]。纳入标准:(1)心功能NYHA分级不小于Ⅲ级;(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 mm;(3)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4)心胸比>0.70;(5)二次手术或者急症换瓣;(6)重度肺动脉高压;(7)合并冠状动脉畸形;(8)双瓣膜置换。患者满足上述条目至少两项,且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者;(2)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手术方法

    观察组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全麻后,于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常规实施瓣膜置换术,观察组以Atricure钳式射频消融系统(美国),经迷宫手术路线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每次实施(2~6)次,直至消融器亮灯为止,对照组仅实施瓣膜置换术,不做消融处理。
, 百拇医药
    1.4 观察指标

    60例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5.3)个月。对比两组术期表现(如术中心脏停搏时间,总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及术后1年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期情况对比

    两组术中心脏停搏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总输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对比两组术后1年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文献[4]指出,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仅有8.5%的患者会转为窦性心律。房颤不仅可增加患者栓塞及心衰的发生率,还可加重三尖瓣反流,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恢复。心房颤动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阵发性的,其心电图特点为: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f波,其中,以V1导联表现最为显著。文中,观察组在常规人工瓣膜置换术基础上,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取得较好疗效。

    双极射频消融术转复窦性心率的机制为:术中,以迷宫手术路线为依据,消融了三尖瓣峡部、二尖瓣环、环肺静脉口,切断了左心耳及Mashall韧带,且消融了部分心脏电位传导线路,继而阻断了折返环路及异位冲动对窦性传导的影响,防止左心房交通及异位起搏的发生,有效去除心房不应期,促进窦性心律的恢复[5]。文献[6]报道,三尖瓣成形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房颤发生率,然而,其临床疗效远不如消融术,故不推荐应用。本研究,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的观察组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LVEF、左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与相关文献[7-8]报道结果一致。由此可见,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应用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对促进窦性心律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庆,曾莉钧.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3):367-370.

    [2]吴颖猛,黄伟钊,姜海明.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62-2164.

    [3]李树松,方海宁,谭伟,等.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15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6):934-935.

    [4]许春雷,李郭,可泉,等.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后血栓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的研究[J].心血管病杂志,2010,29(4):312-315.
, 百拇医药
    [5]王磊,舒礼良,苏刚,等.射频消融加左房折叠治疗慢性房颤瓣膜病[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2):99-100.

    [6]许铭.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现状[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2):154-156.

    [7]符竣,王波,陶凉,等.两种不同射频消融方式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20(3):304-307.

    [8]彭超,王朝富,田应英,等.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25-127.

    (收稿日期:2014-08-12) (编辑:金燕), 百拇医药(范红友 沈振亚 余云生 叶文学 华菲 张校铭 赵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