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240
我院69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医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对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集中在50~59岁年龄段,为27.54%。头孢菌素类引起不良反应最多,为34.78%。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为95.65%。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布广泛,可累及人体各系统、器官,而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发生率最高,为69.5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建议加强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监测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125-03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强效的抑菌、杀菌效果。由于抗菌药物品类繁多,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随之也带来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事件的增多。有效的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措施,对于保证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更好地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对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69例患者的资料均源于2010年1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集的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表。均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的ADR相关因果关系判断标准[2],在318例药物致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共计69例,占21.70%。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全部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表格将所有报告资料逐一登记。汇总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致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品种、给药方式、临床表现等信息。

    2 结果

    2.1 发生抗菌药物的情况
, 百拇医药
    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44.93%、女性55.07%,平均年龄(41.62±6.84)岁。各年龄组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见表1。

    2.2 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涉及抗菌药物的种类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34.78%最多,其次为氟喹诺酮类28.99,详见表2。

    2.3 给药方式

    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为95.65%,其次为口服22.9%。详见表3。

    2.4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布广泛,可累及人体各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69.57%为最多,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发生率11.59%。详见表4。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文献[3-4]报道,对ADR要加强监测,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组69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23。女性发生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高于男性,涉及年龄范围较广,其中以50~5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多达19例,为27.54%,其次是≥60岁者,为16例,为23.19%。可见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多发于高龄患者,这可能与高龄患者机体各器官、系统衰退严重,且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因此在接受治疗时常需要联合用药,加上高龄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能力均显著降低,均大大增加了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5]。所以临床上在给高龄患者群体用药时,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制订最佳的用药方案,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以降低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使用频率联系密切,由于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这三类抗菌药具有品种多、抗菌谱广、使用便捷的优点,所以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6]。而抗菌药物并无明确的用药指征,其滥用情况普遍存在,随之带来的不良反应亦明显较多。因此,应加强临床医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能严格遵循用药指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7]。
, http://www.100md.com
    本次探究结果显示,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引起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人数最多,共66例,占95.65%。主要由于静脉滴注相较于口服、局部外用及肌肉注射等其他给药方式,无首过效应,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中,因此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更为迅速强烈,另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还可能受到内毒素、渗透压以及给药速度等因素的影响[8]。因此,提示在抗菌药物给药方式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静脉滴注[9]。

    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共计48例,占69.57%,可能该类临床表现相对更易于观察和诊断,而其它的器官、系统症状较为隐匿,往往会被原疾病症状遮盖而不易被发现,需要借助其他辅助检查手段才能有效辨别,故可能存在漏报现象[10-12]。提示应加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早发现隐匿的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治疗措施,以减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李敏.390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2):169-172.

    [2]陈春枚,朱金平,费燕.106例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16-119.

    [3]于静,张艳丽,王春波.抗菌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6):506-507,509.

    [4]倪清清,张婷婷,胡秀萍.2012年我院222例药品不良反应汇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51-152.

    [5] Gallagher R M,Brid K A,Mason J R,et al.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ing admission to a pediatric hospital:a pilot study[J].J Clin Pharm Ther,2011,36(2):194.
, 百拇医药
    [5]储洁琼,刘俊,汪魏平,等.4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6):1076-1078.

    [6]覃东,周力.合理干预对4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设计的案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19-20.

    [7]陈春枚,朱金平,费燕.106例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16-119.

    [8] Yoshiko,Kanda Tomoko,Kayama Shinji,et al.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of levofloxacin 0.5% ophthalmic solution for external ocular infections[J].Drugs in R&D,2012,12(4):177-185.
, 百拇医药
    [9]王科蕊,原永芳.2011年我院32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8):70-72.

    [10]杨云,杨春兰,郝伟迤,等.2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1):73-76.

    [11]马春红.我院27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4):58-59.

    [12]蔡娜,刘惠玲.基层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19-120.

    (收稿日期:2014-08-10) (编辑:程旭然), 百拇医药(黄爱芬 唐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