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3117608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系统性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止血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尿蛋白、关节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尿蛋白、关节症状、消化道出血及皮疹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观察组2个月肾脏受累发生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4个月肾脏受累发生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症状,有利于预防或减轻肾脏损伤,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过敏性紫癜; 小儿; 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1-0059-0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病症,主要累及消化道、皮肤、肾脏和关节,常发于儿童群体,发病率为1‰~2‰。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可能因为机体本身由于某些致敏物质而引发的变态反应,损伤毛细血管炎症,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液外渗,致皮肤变为紫癜,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关节肿痛、蛋白尿以及血尿等[1]。其中肾脏受累是过敏性紫癜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且过敏性紫癜远期预后主要取决于肾脏受累严重程度,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本次试验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患儿,分别进行糖皮质激素及脱敏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9岁,平均(5.14±2.13)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0岁,平均(5.25±2.32)岁。所有患儿均为急性发作期病例,症状表现为黑便或血便、呕血、腹痛、皮疹等,根据2005年美国风湿协会与欧洲儿童肾脏病防治委员会及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与欧洲儿童肾脏病防治委员共同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确诊。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禁食、抗组胺药物、钙剂、西咪替丁、H2受体阻滞剂、维生素C及黏膜保护等常规治疗。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止血剂、药物和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且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物,有过敏现象征兆的给予抗生素治疗,关节肿痛和腹痛患儿加用激素[2]。

    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止血敏治疗,5~20 mg/kg,2次/d,1周为一疗程;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消化道出血较轻者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8 mg/(kg·d)静滴,待症状有所缓解后改用口服泼尼松0.5~1.0 mg/(kg·d),后逐渐加量,3个月为一疗程;消化道出血较严重者给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每次10~15 mg/(kg·d),1~2 d/次,冲击治疗3~6次,后口服泼尼松0.5~1.0 mg/(kg·d),肾脏受累患儿加量到1.5~2.0 mg/(kg·d),3个月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以体征及主要症状加重或无改善,消化道出血状态未见好转为无效;(2)以体征及主要症状有所好转,消化道出血状态减轻为有效;(3)以体征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消化道出血状态停止为显效[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并统计两组患儿的尿蛋白、关节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肾脏受累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尿蛋白、关节症状、消化道出血及皮疹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儿肾脏受累情况比较

    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8周肾脏受累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2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个月肾脏受累发生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4个月肾脏受累发生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波及皮肤与细小动脉及其他器官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病症,是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常发于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1‰~2‰,且春冬季为高发时期。约1/4的患儿与虾、鱼类过敏或预防药物、注射有关,约1/3的患儿有病毒、细菌的先驱感染史。大多数患儿呈现良性、自限性,也有反复发作患儿甚至延至数月、数年。肾脏损害是过敏性紫癜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少数经肾活检发现,多见于出疹5~8周,大多数患儿累及肾脏,通常较轻微,常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大约2%的患儿发展为肾衰竭。因此早期的正确诊断和干预对控制炎症和出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百拇医药(董德兴)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