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16
编号:13641468
肩袖韧带撕裂26例临床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6
     【摘要】 目的:探讨肩袖韧带撕裂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肩袖韧带撕裂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术后11例无疼痛,20例完全正常活动。 结论:肩袖韧带撕裂多采取肩峰成形术,其可以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关键词】 肩袖韧带撕裂; 肩峰成形术;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135-01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6.078

    肩袖韧带撕裂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肩袖韧带撕裂的发生其主要是由慢性肩峰撞击和肌腱进行性退变所致,也可由创伤造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1]。对于肩袖韧带撕裂的治疗,目前临床多采取肩峰成形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肩峰成形术治疗肩袖韧带撕裂2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肩袖韧带撕裂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26例肩袖韧带撕裂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0~63岁,平均(42.8±5.7)岁a。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其他原因所致8例;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2例。其中完全撕裂2例,部分撕裂24例(其中横行撕裂11例,小型撕裂22例,中型撕裂3例,大型撕裂1例)。其中5例伴有肩周炎,3例伴有肩袖肌腱炎。患者主诉肩关节无力8例,上背部周围局限性疼痛20例,肩关节活动时有弹响感9例。患者经常会上抬肩关节试图触发上背部的疼痛或会让检查者听肩关节的弹响声12例。

    1.2 检查

    每例患者均进行肩部功能、肩关节外展、外旋的减退程度和活动性肩袖肌腱炎的体征检查。其中9例疑有肩袖撕裂,行肩关节前后位、外旋位、侧位和腋窝位X线检查确诊。8例伴肩袖韧带钙化。1例年龄>62岁,为完全性肩袖撕裂。

    1.3 治疗方法

    3例肩袖肌腱炎患者急性炎症缓解后进行康复练习,其余23例中到大型的撕裂患者,请骨科医生会诊,行韧带一期修复结合减轻撞击术式,如肩峰成形术。

    2 结果

    26例患者随访6个月~1年,术后11例无疼痛,20例完全正常活动。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主动前屈及外展角度>150° 24例。术后前屈及外展肌力5级共25例。

    3 讨论

    肩袖撕裂是骨科的常见病,多是由外伤引起,多见于青壮年,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肩袖撕裂常见保守治疗的方法有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封闭、牵引等。但多适用于患者年龄较大对肩部功能要求不高者。对肩袖全层撕裂的年轻患者如果早期不行手术修复,撕裂损伤会越来越严重,并导致肌肉萎缩等,从而影响术后疗效。因此,及早进行肩袖撕裂的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肩袖撕裂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和改善肩关节丢失的外展、外旋力量;改善肩关节的整体功能;骨科治疗肩袖撕裂多采用肩峰下减压、肩袖修补、肩峰成形术,该手术方法不仅能解决肩峰撞击,同时加大肩峰下间隙,利于术中观察肩袖损伤情况。严重肩袖损伤修复困难或不可修复者,应慎行或不行肩峰成形术。术中以后侧及外侧入路交替使用,利于观察肩袖损伤的情况及操作处理。锚钉应尽量位于紧邻关节面处的大结节处,以增加锚钉的抗拔出力。术中拧入缝合锚钉的方向宜与肌腱走形平面呈45°,增加锚钉的抗拔出力。植入锚钉的尾端应尽量埋入骨质中,同时,打结宜打在非关节面,以减少关节卡压及关节面摩擦[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肩袖韧带撕裂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6例患者术后11例无疼痛,20例完全正常活动,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主动前屈及外展角度>150° 24例,术后前屈及外展肌力5级共25例,与高凯[3]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另外,对于肩袖肌腱炎经过利多卡因试验后仍有力量减退的患者可作出肩袖撕裂的推测性诊断。如果高龄,有严重的其他病或希望避免手术的患者,进一步的检查是没有必要的。而明确肩袖撕裂是需要特殊检查的。关节造影可显示肌腱下撕裂、小的劈裂和大的撕裂。MRI可显示出大的撕裂,但不能将小的撕裂与活动性肌腱炎相鉴别。

    综上,及早进行肩袖撕裂的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肩峰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肩袖韧带撕裂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戴岝戎.肩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42.

    [2]闵楠,薛庆云.肩袖损伤治疗进展[J].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13,1(1):61-62.

    [3]高凯.肩袖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245-246.

    (收稿日期:2015-02-07) (编辑:金燕), http://www.100md.com(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