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773964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期
     【摘要】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钙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其相应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住院患者60例,30例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联合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神经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调节脑梗死患者异常的血脂水平,发挥抗血栓作用,同时其还可有效降低hs-CRP水平,发挥抗粥样动脉硬化作用,对于提高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脑梗死;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49-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28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快,急性脑梗死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病具有发病迅速、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异常的血脂状态和血管壁炎症反应是决定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调节脑梗死患者异常的血脂水平和改善血管壁炎症反应对地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了脑梗死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3~61岁,平均(55.8±4.7)岁,其中30例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综合药物治疗,即阿托伐他汀钙,口服,20 mg/次,1次/d,睡前温水送服,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神经功能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指标,其中血脂变化考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使用自动化分析仪进行含量测定,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恶心、腹胀、食欲减退、肝功异常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于患者脑部缺血而造成的脑损伤类疾病,该病是一个多机制、多因素、多环节的恶性级联过程,治疗方法较为复杂,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病理基础,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健康人[3-4]。hs-CRP是机体组织受损后肝细胞所生成的一种时相蛋白,其可参与机体一系列病理过程,在慢性炎症发展过程中,hs-CRP通过介导各种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参与AS的发生、发展,进而促进血栓的形成,使患者脑梗死的病情加重[5],同时异常的高血脂状态也可促进AS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调节脑梗死患者异常的hs-CRP水平和血脂状态,对于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阿托伐他汀钙是临床上常用的血脂调节药,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下以下方面:(1)竞争性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的生成[6]。(2)增加患者体内LDL-C受体,并加速LDL-C的排泄,有效调节异常LDL-C水平[7]。(3)调节内皮细胞血管张力,增强NO合成酶的活性,降低hs-CRP水平,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8]。(4)阻滞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9]。(5)直接神经保护作用。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调节脑梗死患者异常的高脂血水平,降低因异常的高血脂水平而增加AS风险;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在改善患者血脂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降低hs-CRP,通过抑制hs-CRP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再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通过调节高血脂状态和抑制hs-CRP两种方式,有效的抑制了血栓形成,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阿托伐他汀钙在脑梗死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总之,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调节脑梗死患者异常的血脂水平,发挥抗血栓作用,同时其还可有效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发挥抗粥样动脉硬化作用,对于提高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均涛.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4):37.

    [2]吴志娟,金总敏,潘俊.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5,22(1):16-18.

    [3]王妍,王宏涛,张蕊,等.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IL-8的干预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1):5-8.

    [4]庞宇,谭毅.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8):818-822.

    [5]陈明,袁宇.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6):470-472.

    [6]周超杰.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10(3):69-70.

    [7]马红玲,黄帆,徐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5):335-337.

    [8]陈霓红,周俊山,蒋伏平,等.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127-129.

    [9]袁彬,袁晓梅,赵建华,等.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9-11.

    (收稿日期:2015-09-16), 百拇医药(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