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36期
编号:12981999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意义探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6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1年来临床诊断为菌血症患者60例为A组,肿瘤高热患者30例为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PCT和血液细菌培养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男女之比为36∶24,年龄36~75岁,平均(45.69±5.21)岁;其原发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1例,循环系统疾病患者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B组男女之比为17∶13,年龄39~76岁,平均(46.03±5.19)岁;C组男女之比为19∶11,年龄34~77岁,平均(45.57±5.31)岁。三组受检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 PCT检测使用法国梅里埃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血培养为法国梅里埃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

    1.2.2 操作方法 A组对象在入院或住院期间发热,体温38 ℃以上,分别在高热期及发热后24、48、72 h采集静脉血3 ml进行PCT检测,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法(双抗体夹心)法[3]。B组肿瘤患者于高热时采静脉血,C组健康体检者按常规采空腹静脉血,与A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PCT检测。同时,A组研究对象于使用抗菌药物前均采集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并调查和记录A组血液细菌培养瓶仪器报阳时间;B组患者血液細菌培养操作同A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