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46347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与治疗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期
     【摘要】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来说,其自身的发病机制当前尚不清楚和明确,咽鼓管功能缺失和感染被认为是其自身的核心病因,但是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当前还未形成准确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及表面活性物质等。本文主要根据前期研究的基本结果,对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治疗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 治疗; 新进展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178-03

    中耳炎作为一种产生于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疾病,患者的听力将会迅速降低,而主要症状则是中耳积液。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来说,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极为常见,该种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极高[1]。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身的抵抗能力低下,咽鼓管腔长度有限,内径过宽,从而使得咽部细菌或者分泌物容易经过鼓室,这些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都会引起中耳积液,最终使得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出现[2]。

    1 分泌性中耳炎的根本原因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来说,其自身的发病机制当前尚未明确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