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28399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2012年第1期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对其进行凝血机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氧饱和度、心电、血压、呼吸、血气监测,同时进行机械通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早期正确诊断、正确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8-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死率一直较高(50%左右)[1]。近年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均有新进展。2010年1月-2011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治的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其中4例女性,8例男性,年龄范围为18-79岁,平均年龄为(49.1±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庐山学术会议修订的ARDS分期诊断标准[2]。其中有1例为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1例为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发感染性休克,2例为败血症伴发感染性休克,2例为多发性创伤,4例为重症肺炎。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机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氧饱和度、心电、血压、呼吸、血气监测,其中2例进行面罩吸氧,1例进行经鼻高频喷射通气,9例进行机械通气,其中7例患者进行气管插管,2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为4-39天,平均为(10.1±1.7)天。

    3结果

    12例患者中有8例(66.67%)患者治愈,其中1例患者为晚期,1例患者为先兆期,有4例(33.33%)患者死亡,其中1例由于处于晚期阶段,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控制不良,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脑梗死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本研究中治愈率为66.67%。
, 百拇医药
    4讨论

    多种疾病均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由于早期多伴发左心衰竭和肺部感染,未能早期正确诊断,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要对高危病例密切观察。对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高危因素(如误吸、休克、创伤、严重感染等)患者,应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变化、呼吸变化,提高警惕。由于反映吸氧条件下肺换气功能障碍情况,氧合指数较动脉血氧分压更为有效,因此目前普遍认为较早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有效方法为氧合指数(PaO2/FiO2)[3]。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应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这里的早期是指氧合指数>200mmHg,仍处于急性肺损伤阶段,给予有效地治疗和干预,可降低病死率,减少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对于早期患者,应及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的发展,不一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如及时正确处理胸外伤,防止肺毛细血管微栓塞形成,避免输注大量库存血,抢救休克,控制二重感染或院内感染。本研究中有2例处于先兆阶段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即治愈,另外1例患者进行经鼻高频通气亦治愈。经鼻高频通气是一种开放式无创性通气方式,具有轻度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循环影响小,气道压力低,潮气量小等特点,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而对经鼻高频通气和面罩吸氧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进行气管切开、经鼻/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使用人工呼吸机。有研究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时肺能保持较正常的换气功能和通气功能的肺泡单位为健康者的1/3左右,属于“小肺”[4]。因此,应采用小潮气量治疗,适度增加呼吸频率,气道平台压≤25.8mmHg。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有8例(66.67%)患者治愈,其中1例患者为晚期,1例患者为先兆期,有4例(33.33%)患者死亡,其中1例由于处于晚期阶段,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控制不良,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脑梗死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本研究中治愈率为66.67%。

    近年,有学者认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根本原因是创伤、感染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而并非损伤或细菌毒素等直接因素所致[5]。而全身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又是由SIRS引起的。事实上,MODS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6]。随着通气支持的发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主要死因是继发的全身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而非顽固性低氧血症[7]。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早期正确诊断、正确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穆魁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的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3,20(2):53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10

    [3]陈正堂,毛宝龄.有关ARDS诊断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1998,10(9):515

    [4]朱铁楠,刘大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0):634

    [5]邓杰,王明明.1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治体会[J].临床荟萃,2000,15(1):20-21

    [6]毛宝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进一步认识[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9):579

    [7]邱海波,陈德昌,刘大为,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病死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1998,10(9):527, 百拇医药(黄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