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26097
炮制方法对中药成分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宋军 王鹏程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炮制方法对中药成分以及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服用经炮制中药的患者84例,按照服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将患者分为生物碱类药物组、苷类药物组、挥发油药物组、鞣质类药物组,每组21例,15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疗程结束后,生物碱类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24%(20/21),苷类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24%(20/21),挥发油类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48%(19/21),鞣质类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5.71%(18/21),炮制后的药物经鉴定毒性均有降低趋势。结论:掌握每个中药正确的炮制方法,使有效成分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提高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炮制方法;中药成分;临床疗效;毒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81-01

    中药临床上讲即为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的中医特有的药物。中药炮制是专门讲中药进行加工制造饮片的独特的制药技术[1]。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炮制方法的不同又决定着药物的理化性质。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一种中药中即含有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类等成分,每个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2],因此,炮制方法对中药的药方及临床疗效均具有广泛的影响。我院自2011年开始对经炮制后的中药发挥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归纳总结,以观察炮制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服用经炮制中药的患者84例,按照患者服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同,将患者分为生物碱类药物组、苷类药物组、挥发油药物组、鞣质类药物组,每组21例。生物碱组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0±12.4)岁;苷类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1.8±10.5)岁;挥发油组中男11例,女性10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0.2±9.8)岁;鞣质组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1.2±12.3)岁。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炮制方法:所有中药材均按照能够发挥其最佳临床药效进行炮制,炮制品药材用水浸泡30min后,采用武火进行煎煮,煮沸后采用文火加热30min,将药液过滤至指定容器中,后加水进行第二次的煎煮,重复上述操作3次,将3次滤液进行合并后文火浓缩至300ml,供患者服用,2次/d,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①好转:患者服用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病例;②轻度好转:患者服药后相应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无毒副反应病例;③缓解:患者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多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少数病情加重和毒副反应;④无效:患者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迹象,均出现不良反应,少数毒副反应。有效率=(好转+轻度好转+缓解)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服用炮制后的中药临床疗效 4个疗程结束后,生物碱组有效率为95.2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