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25841
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吴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征象。1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I影像可做出初步诊断并帮助选择合理手术路径。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脑室内脑膜瘤效果满意。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45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71-01

    脑膜瘤(meningioma)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发病部位多见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窦镰旁、蝶骨嵴、颅前窝溴沟等位置,而发生于脑室内的脑膜瘤很少见[1]。本文收集我院2002~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室内脑膜瘤的患者11例,回顾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42岁;均有颅内压增高和头痛表现;呕吐3例;强迫头位4例;视力障碍2例;精神障碍1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癫痫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侧脑室、三脑室内肿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肿瘤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5例,右侧脑室三角区2例,三脑室内2例,位于透明隔区1例,位于四脑室区1例。肿瘤最大者6.0×5.0×4.8cm,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最小者约1.5×2..0×2.5cm,位于四脑室。

    1.2MRI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1.5T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普通及增强扫描;10例T1W见病变脑室受压、变形与移位,可见等或稍低信号的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界光滑,增强扫描信号明显增高,T2W呈等、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及FLAIR为等、低混杂信号改变;1例呈等T1、短T2异常信号影,其内见斑片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上呈等信号。11例患者均行MRA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其中2例患者见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供血,3例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2例大脑前动脉分支供血,4例肿瘤供血动脉显示不清,但11例患者颅内大动脉均显示清晰。

    1.3手术方法:6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分别取顶枕入路3例,颞中回路6例,额中回路2例,显微镜下分块或整块全切除。术后常规脑室外引流3~5天。

    2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无死亡。3例术后4天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20天出院。1例术后出现癫痫,其他患者无并发症。病理结果证实为脑膜瘤,其中纤维型6例,过渡细胞型2例,内皮细胞型1例,血管型1例,混合型1例。

    3讨论

    3.1脑室内的脑膜瘤少见,主要起源于脉络丛组织或基质的蛛网膜成纤维细胞团,是胚胎发育时软脑膜向颅内延伸的部分,软脑膜随着脑血管延伸到脑的深部或是参与形成脉络丛,导致部分脑膜瘤出现在脑深部或是脑室内而与硬脑膜无直接联系。其中,又以脉络丛分布丰富的侧脑室三角区为好发部位,其血供来自脉络膜前动脉,四脑室内也有相对丰富的脉络组织,故多数脑膜瘤位于该两区[2]。而侧脑室脑膜瘤属于常见的脑室内脑膜瘤,发病率低,约占颅内脑膜瘤的0.15%~4.15%,占侧脑室肿瘤的20%~30%[3-4]。该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30岁以下少见。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边界清楚的分叶状或圆形病灶,常见钙化(50%),囊变少见,瘤周水肿较轻。其病理类型多数为良性,病理类型分为纤维细胞型、过渡细胞型、合体细胞型、砂粒体型、血管瘤型、淋巴浆细胞型、恶性脑膜瘤等,病理类型以纤维型多见[5-6]。本组11例患者其中6例病理类型为纤维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本组患者多数有此类临床表现,由于脑室内脑膜瘤病变比较深在,再结合其缓慢生长的特点,往往该类症状患者应想到脑室内脑膜瘤的可能[7];另外1例年龄14岁的患者表现为癫痫,其症状较特殊。

    3.2磁共振扫描T1W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T2W表现为等、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通常较均匀,少数可因为肿瘤发生坏死囊变而呈不均匀强化,肿瘤侧侧脑室可扩张,缺乏典型脑膜瘤的宽基底和脑膜尾征。本组10例患者MRI扫描均符合常见影像学,仅1例患者呈磁共振扫描呈等T1、短T2异常信号影,其内见斑片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上呈等信号,为肿瘤内坏死出血。曾自山,等[8]分析T2W信号高低可以反映肿瘤的质地,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相关,脑室脑膜瘤多为纤维型,T2W常表现为低信号。本组病例仍以纤维型多见,占6例,与文献统计相符合。MRA成像代替有创性介入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颅内大血管,多数情况下可显示脑室内脑膜瘤的供血血管,本组7例患者肿瘤供血血管显示清楚,对指导手术路径有较大帮助。

    3.4脑室内脑膜瘤位置深在,手术难度大,手术方式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本组11例患者全部采用该术式,术前认真分析MRI图像,并作出初步诊断及手术计划,术前充分考虑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手术目的,同时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及肿瘤的血供和脑室大小,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其中肿瘤的MRA成像在本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主要供血动脉及周围大血管的损伤,作为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发挥大较大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Nakam uraM,Roser F,Bundschun,et al Intraven tricular meningiom as:a review of 16 cas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literature[J].Surg Neurol,2003,59(6):503

    [2]吕永革,等.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3),190-192

    [3]CANER H,ACIKGOZ B,OZGEN T,et al.Meningoimas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Report of six case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