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25879
心血管疾病患者36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赵希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疗效观察。方法:2011年5月~2012年7月选取我院36例心血管内科疾病病人,通过对36例病人进行有效地综合治疗,经过两周的治疗后观察,疗效非常显着。结果:治疗两周后,18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12-01

    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因此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同时做出相应的诊疗非常重要。除生命体征外,心血管内科还应注意检查患者面容、口唇颜色、颈静脉有无怒张、颈动脉有无血管杂音、肺部有无哕音等。心脏查体包括心界大小、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心尖搏动、触诊有无震颧、听诊心律是否有异常等。同时检查腹部有无膨隆,肝脾是否肿大,有无腹水,双下肢有无水肿等。因此,本文2011年5月~2012年7月选取我院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 

    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2.8岁,患者的病程最短12d,最长28年。 

    2综合治疗方法

    2.1营养治疗

    (1)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心血管内科患者应该保持正常的体重,如果超过正常的体重,患者应该通过减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重。其中三大比较高的营养素中热量比较高的依次是糖类65%左右,脂肪约20%,蛋白质约13%-15%。(2)脂肪的质量。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量的20%以下为宜,在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小于2,有降血脂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促进粪便中类固醇与胆酸排泄的作用,治疗膳食中P/S比值以大于1.5、小于2为佳。(3)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在150~300mg是适宜的。(4)蛋白质的质量。冠心病患者提倡食用混合蛋白质食物,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要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按每日1.29/kg体重,或蛋白质热比15%。

    2.2药物治疗:心血管患者,尤其是AMI后存在频发复杂性室早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抗心律失常治疗首选β受体阻断剂或胺碘酮。这种病人不宜使用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 I 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与对照组比较,却使猝死的发生率增加,这早已被 CAST试验所证实;这种矛盾现象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其致心律失常作用有关。β受体阻断剂或胺碘酮均能显着减少心血管患者的猝死发生率,而不论患者是否为心肌梗死或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目前主张,全部心血管患者,除非为变异型心绞痛或患者不能耐受,均应给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对β受体阻断剂治疗效果不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使用胺碘酮治疗[2]

    2.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治疗技术,创伤小疗效显著。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及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介入治疗是不开刀做手术,即通过体外操纵导管或其他介入器械对体内的病变进行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即(1)冠心病介入治疗;(2)心脏瓣膜介入治疗;(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4)心律失常介入治疗;(5)大血管病介入治疗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等。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和高科技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介入治疗的范围亦将越来越广泛。

    2.4外科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及心脏肿瘤和心包疾病,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常常需要内科医生参与。

    3结果

    采用临床综合治疗两周后观察,18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

    4讨论

    4.1心血管内科的主要病症:(1)急性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至管腔急性闭死,血流中断引起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发生的局部心肌坏死。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和不协调,心搏量减少所引起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肌电生理不稳定等变化。 (2)充血性右心衰竭。当充血性右心衰竭(又称“瘀血性心衰”)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时,过量的血液就从毛细血管渗出至组织间隙,此时体循环发生瘀血,静脉充盈过度并伴有肝肿大和周围性水肿。 (3)胸痛。心源性胸痛的主要原因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心包炎等。在问诊过程中,应对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放射部位、诱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以此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4)气促。气促是心力衰竭的一个敏感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对于主诉气促的患者,应询问是否合并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这是诊断有无左心衰的关键。(5)水肿。心源性水肿常为体位性,指凹陷水肿,易出现在双足、踝等身体下垂部位。(6)心悸。心悸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由心律失常引起。询问时要注意心悸发作的诱因、时间、开始和终止方式以及是否伴有头晕和晕厥等症状[3]

    4.2临床疗效: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较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为非保护性(ON理性)的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且一旦血栓形成,有时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而致急性心肌梗死;又如在慢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形成血栓,在一定条件下可沿血流前行造成心外的器官栓塞,如脑梗死。因此,溶栓和防止血栓形成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4]。本研究资料显示,采用临床综合治疗两周后观察,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18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