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17900
怎一个“老”字了得(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管理》 2012年第11期
     延长寿命的最好办法是不去缩短它

    人对衰老的抵御能力,如同三角形的面积。底边是遗传基因,其他两边分别是外界环境和生活习惯。我们虽然无法选择长寿父母,但也不必太介意,因为“自然选择”的趋势,总是“向平均数回归”的。何况我们还可以在延长“另外两条边”上大有作为。

    生活环境之所以对老人特别重要,是因为我们适应外部条件的能力更弱了,微小的冲击就会造成身体的混乱。因此,新鲜的空气,清洁的饮水,远离各种化学物和放射线的伤害,都应成为我们选择居住场所的优先考虑,还要尽可能避开噪声的袭扰。在我们的“密集型”住房条件下,一栋楼里如果有几户轮番装修,“连老鼠都会得胃溃疡”,偏偏许多人喜欢转眼生心,三天两头用锤子和钻子改造自己的生活,根本不考虑是在“垫着别人的脑袋砸核桃”。有一年我在维也纳公共汽车上说话的声音大了点,就受到一位老人的友好劝阻。如果谁在家里开“派对”,邻居早就报警了。中国古人就知道“千金买宅院,八百买芳邻”,因此我们在选择住所时切不可忽略邻居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不要成为别人切齿痛恨的“噪声源”。居住在“水泥森林”般的楼房中,更要设法主动亲近大自然,哪怕光着脚在海边沙滩走走,到公园拥抱一棵大树,都会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还不妨尽量把属于自然的“花鸟虫鱼”等引进室内。

    “以什么方式生活,就会以什么方式生病和死亡。”这话确实很有道理。老人应该尽量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把健康的基点放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秩序上。林语堂养生最讲究一个“趣”字。琴棋书画,鉴赏收藏,工艺制作,观光旅游,都能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天趣盎然。人从本性上说是比其他动物更难得到快乐的,有学者统计过各民族的语言,发现其中形容忧伤的词汇都比有关快乐的词汇多一倍,可见我们对负面情绪的感受更加敏锐。快乐是健康的“保镖”,而健康往往是快乐的“副产品”。其实我们的快乐通常不是因为显赫的成就,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但老年人却应该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谁都会有“热血沸腾”的时候,但“沸点”不妨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记得六十年代就有老人看完《卖花姑娘》后死在电影院里,今天因看足球比赛而倒在体育场和电视机前的老人仍然时有所闻。特别需要提醒那些每天在股市交易厅引颈盯着大屏幕的老年“股民”和手里捏着彩票紧张等待开奖的老年“彩民”,为寂寞的生活寻个“乐子”本来无伤大雅,但你如果希望通过“抄小路”,实现“巨额财富,立等可取”的梦想,那就必须准备承受“顷刻之间,血本无归”的风险。一般老人都没有能力驾御股市波谲云诡的行情,买彩票时也没想到会是“把今天穷人的钱交给明天的富人”,一旦失利又不象年轻人那样“输得起”,于是血压上去后就下不来了,因此实在是“老人不宜”。如果沉醉在麻将桌上通宵达旦难以自拔,并经常为赢钱输钱大喜大悲,那么打牌就会成为引发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高危行为”。“人之老也,戒之在得”,“贪”是邪恶的灯塔,“赌”则是驶向灾难的航船。

    中国有句处世箴言叫“逢人减岁,遇货加钱”,因此我们就常常听到“你看上去真不象这个年纪”的夸奖。许多老年人也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不但要花大量心思让自己看上去年轻些,还常常为了证明不老,而去做些力不胜任的事。不由想起一个叫阮大铖的历史人物,他是明末奸臣魏忠贤的死党,但又能写出《燕子笺》这样流传百世的杂剧。他60岁那年带兵上仙霞岭,下属都说山高路长,请他骑马前行。阮大铖指着身边一个年轻跟班说,“我能骑生马,拉硬弓,力气比这个后生强十倍。”说完后便徒步飞奔,直登山顶。等随从们慢慢跟上来后,却见到阮大铖已经坐在一块石头上死了。显然是引发了冠心病。不久前报道的陈中伟院士从7层楼上摔下来,也是认为自己有把握翻窗子进去拿钥匙和手机。因此,我们提倡不服老,却又要对自己心中有数,以理性的态度量力行事。

    “为老不尊”会招人嘲笑和轻慢,但“病态自尊”同样并不可取。有的老人为了显示不可动摇的家长地位而无端发火,要求儿女不但时时要“孝”而且处处要“顺”。有些老人坚持独立精神,别人只能小心翼翼不让他感到在接受帮助。我在301医院见一位老将军宁可憋死也不让小护士插尿管,认为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形象。我们无论怎样英雄一世,晚年都会处于弱势地位。必须坦然面对这一现实,克服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碍。

    忍不住又想到戒烟问题,虽然“前人之述备矣”,但对老年人却更加迫在眉睫。我们找不到“长寿剂”,但香烟是“衰老剂”则确定无疑。都知道尼古丁、焦油能致癌,而老年脆弱的免疫系统已更经不起打击了。老人的肺泡纤维化和失去弹性,更需要呼吸高质量的新鲜空气,你却让红血球常年和香烟中的一氧化碳紧紧结合而不能运送氧气,等于制造持久的贫血和慢性的煤气中毒。许多年轻人会说,“我抽一口烟马上能过瘾,得癌却是20年以后的事。”现在却正好到了该为20年抽烟“算总帐”的时候。如果此时果断戒烟,就可以让“定时炸弹”的“计时器”在“到点”之前及时停下,“赖掉”和“勾销”几十年的“健康帐”,这是多么合算又侥幸的事情。

    老年人的饮食更要保持均衡。我们都不会往汽油发动机里加进柴油,而恰当的食物不仅维持着体内的“受控燃烧”,还提供了组成我们从头到脚的全部材料。多余的体重同样是百病之源。我们吃饭总倾向于吃多,这也有进化的依据。在原始环境下,吃了上顿没下顿,大自然便选择让我们能吃进过量食物来“以丰补欠”。再说,我们停止进食的信号是以血糖浓度来调节的,它和胃中进食量的对应变化有个延迟系数,也会让我们多吃几口。所以,离开餐桌时还稍微保留一点饥饿感是聪明的。生物学家对一组小白鼠限食,让另一组随意取食,结果“挨饿”的那组寿命长出三分之一。有句话说“谁吃得少,谁就吃得多”,意思是长寿才会有更多机会吃。不过,人的机制有时很复杂。你减少饭量,也许身体错误地解读为食物不足,从而调低代谢基础,仍然把“节省”的脂肪“攒”起来。这便是有些人说“喝口水也长胖”的原因。经常赴宴就更容易吃多,况且,大家彼此“分享”唾液和烟雾,等于参加一场“细菌战”和“化学战”,因此还是适当“收敛口福”为好。

    此外,老人味蕾的减少,使口味变重了,不觉就会摄入更多的盐,容易引起高血压。我们平时知道正常体温和血压的读数,但往往不知道身体正常的酸碱度是多少。我们血液的ph值应该是7.35到7.45之间,稍微偏碱。现代食品的加工精细与结构不合理,让很多人变成“酸性体质”,引起众多疾病。所以“吃得好不如吃得对”,要多吃进纤维和蔬菜等碱性食品。至于蔗糖,生产的历史不过300 多年,除了提供热,它根本不是一种必要的营养物质,突然的能量冲击只会增加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

    好习惯的一个基本原则应该是,不让高级神经活动干扰自然生理过程。孔夫子讲:“食不言,寝不语。”就颇得其中三昧。我们如果边看电视边吃饭,跟着剧中的情节去喜怒哀乐,就会忘记吃进了什么和吃进了多少,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也会和消化脱节。被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的“上厕所看书”更是害人非浅,排便同样需要聚精会神心无二用,并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我们听到流水响会产生尿意,便是被相应环境所自然唤起的。如果你坐在马桶上却心猿意马,脑子里牵挂着书中人物的命运,久而久之哪有不便秘的道理?“吃喝拉撒”的时间都不能挪做他用,只有等车、乘车、排队之类的时间才是“垃圾时间”,应该抓紧用来读书和思考。记得有人问爱因斯坦“你在系鞋带时想什么”,爱因斯坦回答,“我在想怎样把鞋带系紧。”

    我有一位在美国的年轻朋友来电话,谈起她4岁的小女儿学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后,便因为想到父母和自己都会老和死而终日饮泣不止。一个“老”字,实在是人类最百思不解又意味深长的不朽话题,也是我们和自然无法更改的永恒约定。在今天,有学者预言老年问题将很快超过宗教和民族问题,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而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能让劳瘁终生,流尽汗水的老人享有尊严而幸福的晚年,那这个社会就不会是文明和道德的。你也许还正年轻,但终将老去,并且不会拖得太久。老人的今天就是青年的明天。所以研究老年,就是在研究我们的人生。, 百拇医药(赵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