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768515
“公立医院按病情需要接诊”彰显最大公益性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健康管理 2016年第3期
     北京市医管局日前公布了首批知名专家团队服务试点名单。据悉,参与试点的三家市属医院15位知名专家将一律取消个人对外挂号,只接受院内层级转诊,“病情需要”是唯一的依据。此外,市医管局规定,北京市属医院不得自行同各商业挂号网络平台合作,并将由医院加强医生同商业平台合作的管理。目前,部分医院已明确要求所有医生退出商业网络。

    公立医院应该彰显公益性,但一谈及公益性,很容易被片面解读为看病便宜。而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极其有限的医疗资源,这才是最大的公益性,像北京市这样把“病情需要”作为转诊的唯一依据,恰恰彰显这一点。

    知名医疗专家的时间、精力应该放在本专业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上,浪费在大量普通疾病的病例上,这会是一种令人痛心的奢侈挥霍。不少医疗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一种共鸣,很多疾病都不需要来看专家,但自己每天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耗费在这上面,委实可惜。医者仁心,面对已经挂上号的就医者,很多专家当然“不好意思”劝退拒诊,只好硬着头皮直上,一视同仁。当这种“来者不拒”逐渐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后,暗助就医者养成一种很麻烦的印象,医疗专家全知全能治百病,“有钱”就能看上,下了“血本”还能优先看,没有障碍。

    在这里,“专家号”悄悄成为了一种赤裸裸的商品,被各种中介一炒再炒,甚至炒到天价,活生生地养肥了一个个“黄牛号贩子”中介群体。

    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职能机构的及时介入,对之进行规范性管理,重申这种卫生常识——按照病情需要转诊给医疗专家,值得肯定。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下社会顽疾,预示着一种普遍性的痛苦。越是在困难和争议的时候,越要彰显出公平、公正的管理态度,呈现出专业治理乱象的理念,这是赢得人们信任和支持的关键。相反,如果在这种“乱”和“失序”的时候,管理者不愿意承担自己的管理责任,专业机构不愿意彰显自己的专业,公立医院逃避公益性,无异于火上浇油,进一步加剧这种局面的形成。

    政府连三甲医院这种高精尖的大医院都能够建设得漂漂亮亮,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办法和资源建设好?这是不可思议的。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意为。领导们已经习惯于以建高大全的三甲医院为政绩,以大医院人头涌动为医改成功的标志,公立医院甚至被看成拉动地方GDP的一股强大力量。钟南山院士曾提出一个异常冷静的观点——医改的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到大医院就医的病人越来越少。

    只要有一分钱来自公共财政,公立医院也应该承担起这种公益的责任。今天,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一枝独秀,究竟是在平等的市场竞争形成的?还是在政府倾斜式的大力支持下达成的?(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投入?)从来不反对公立医院及三甲医院赚钱,但前提是不能把公益性完全丢掉丢尽,把自己当成一家商业公司来看待。

    从这个角度而言,“病情需要”是转诊知名专家唯一的依据,是对公共利益的捍卫,也是对何谓“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生动诠释,这种介入因为稀少所以珍贵,体现了一种管理理性的回归。,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