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02290
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林青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实施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加强免疫调节及保肝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情况比较 行1个月化疗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3例,损害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19例,占4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行3个月化疗后总胆红素及ALT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多于20d左右恢复,而对照组需持续2个多月。结论:肺结核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发生时,需强调肝功能复查的重要性,后制定有效方案及时救治,可显著提高预防肝损害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

    临床传染性疾病中,肺结核及慢性乙型肝炎(CHB)均较多发和常见,部分患者在患有肺结核的基础上,CHB合并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棘手性。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并科学、及时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与CHB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实施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加强免疫调节及保肝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19-37岁,平均(28.2±6.5)岁。肺结核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相关诊断标准,并结合病灶在抗结核化疗后的吸收情况、病理学检查、X线表现等确诊;CHB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相关标准。治疗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30±1.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平均为(84.5±1.0)U/L。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化疗为基础,同时应用能量合剂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及胸腺肽,行加强保肝治疗及免疫调节。30d为一疗程。共行6-12个月的应用,肝功能在化疗前及化疗后均行一次检查,治疗初始每隔2周行一次复查,2月后每隔1月行一次复查。对直接胆红素(D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进行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肝脾肿大、纳差、咳嗽、乏力等症状,有肝损害情况发生,肝功能无好转时,抗结核药物需停用,并行保肝治疗。

    1.3 效果评定 有效:肝功能呈正常恢复或明显好转,临床各项症状消失;好转:肝功能无变化发生,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放弃化疗或肝功能有异常表现,临床症状加重或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损害情况比较 行1个月化疗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3例,损害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19例,占4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行3个月化疗后总胆红素及ALT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多于20d左右恢复,而对照组需持续2个多月。见表1。

    3 讨论

    抗结核化疗方案经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推出后,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药物应用而引发的肝毒性反应也引起临床重视[2]。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为短程化疗用药,在肺结核病治疗中,采用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为最有效的短程方案。但以上药物均不同程度的影响肝功能,造成药物性肝炎发生[3]。以CHB为基础疾病,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肝功能衰竭并肝坏死出现,病情较为严重。就肺结核与CHB合并发生对肝脏造成损伤的程度,相关学者报道,药物性肝损伤呈明显增高表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因抗结核化疗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肝方案治疗,就肝损伤的程度方面,与对照组加以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针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甘利欣保肝、降酶、退黄、抗纤维化的作用较明显。患者并发结核病后,免疫功能多显著下降,胸腺钛对免疫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使其显著增强。酶分子疏基可与毒性药物结合,对酶的活性造成抑制,使其毒性得以发挥。而结合的疏基在疏基内醇的作用下,可向原来状态恢复。酶分子上分布的疏基可受到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进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4]。研究显示,肝功能损伤多在行2周-2个月的化疗期间产生,故需加强此时间段肝功能的复查,常规在化疗方案实施前对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黄疸出现及ALT水平升高,可对肝损伤的具体操作进行反应。尤其是胆红素升高明显>5倍正常上限,及有严重消化道症状伴发时,多提示肝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临床治疗的预防多不理想[5]。患者因化疗造成肝功能衰竭,有肝肾综合征及肝昏迷出现者,需及时诊治,以改善病情。ALT值>5倍正常值上限时,需行保肝治疗,并将抗结核药物停用,对于总胆红素>2倍正常值上限时,需行保肝治疗,将抗结核药物停用。患者ALT于3-5倍正常值上限之间者,胆红素未合并升高,可将吡嗪酰胺及利福平停用,行保肝治疗[6]。本次研究中,肝损害情况比较行1个月化疗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3例,损害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19例,占4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行3个月化疗后总胆红素及ALT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多于20d左右恢复,而对照组需持续2个多月。

    综上,肺结核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生时,需强调肝功能复查的重要性,后制定有效方案及时救治,可显著提高预防肝损害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阮祥林,杨红美,徐翠云.标化方案治疗合并活动性乙肝的肺结核22例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1997,19(增刊):201-202.

    [2] Huang YS.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drug-metabolizing enzymes and the susceptibility to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