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2654922
CT在心膈角病变的应用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延边医学 2014年第17期
     摘要:心膈角病变临床医学中较为少见,国外对该疾病的CT诊断研究报道较少,国内更是寥寥无几。在临床诊断中,心膈角病变常会和肿大淋巴结等病灶混淆而被误诊。为了避免误诊情况,本文将对心膈角和CT进行理论综述,再分析CT在心膈角病变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CT诊断;心膈角病变;应用价值

    1 心膈角病变的理论基础

    1.1 心膈角的定义

    心膈角(cardiophrenic angle),是指膈内侧和心脏形成的夹角,即心在右或左侧心脏侧端上成像的影射膜片之间的角度(通常是胸部X线片),通常指胸腔空间或在胸部正位片区域。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心膈角的变化来判断心膈角大小和心脏的位置变化。心膈角可以分为左心膈角和右心膈角两种,右心膈角多指心脏和肝脏之间的夹角,是难以区分的心肝角线,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影像学来辨别。心膈空间一般都会有脂肪存在,病变以上或低于膜片的症状则可判断为心膈角病变。临床中常见的心膈角病变包括心包脂肪垫、心包囊肿、心包脂肪坏死、莫尔加尼疝、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瘤、心包脂肪过多症等,比较罕见的心膈角病变包括胸腺瘤、右中肺叶塌陷、心脏扭转(异常的胀形可以看到在心膈角,前心脏扭转)、胸膜纤维瘤、包虫囊肿等[1]。

    1.2 心膈角团块阴影

    心膈角团块阴影是由右心膈角右心脏、肺脏和横膈组成,临床中将接近右心膈角的纵隔、肺脏、横膈和膈下出现的病变都可以统一归纳为心膈角阴影。

    纵隔下的病变:临床中常见的从纵隔发生的心膈角病变主要包括心包囊肿、胸骨旁脂肪瘤、前纵隔皮样囊肿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