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609746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接触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延边医学 2015年第11期
     摘要: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接触的影响因素,为血源性职业接触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医务人员发生的35例血源性职业接触事件。结果:35例血源性职业接触事件中,以护士发生比例最高,发生率为74.29%;最易发生的环节是在医疗废物处置的过程中,发生率为45.71%;最常见的暴露源为HBV,占40%。结论: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接触发生的高危人群,对医务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执行各项规范化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接触的风险。

    关键词: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接触 影响因素 防范

    职业接触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1]。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2]。医务人员从事各项诊疗操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发生血源性职业接触的风险高,而一旦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对医务人员身心均造成严重的损害。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8月发生的35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接触事件,了解发生职业接触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保障职业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8月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35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