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609711
脱髓鞘疾病中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延边医学 2015年第11期
     摘要:目的: 对脱髓鞘疾病中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08年—2013年收治的58例脱髓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9例。采用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共计达到了75.9%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共计达到了93.1%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要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脱髓鞘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的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免疫球蛋白静脉;临床效果

    脱髓鞘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脱髓鞘疾病受到了临床上的普遍关注。为了对脱髓鞘疾病中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我院在2008年—2013年收治的58例脱髓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在2008年—2013年收治的58例脱髓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9例。在这些患者中有20例女性,38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在 13—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2.7)岁;其中有9例多发性硬化,19例脱髓鞘性脑炎,30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在病情、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10mg—20mg地塞米松,分两次服用,一个疗程为15天,以患者的病情为根据进行1—3个疗程的治疗[1]。

    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按照0.49/kg的剂量在注射用水中充分的溶进去,对患者实施缓慢的静脉滴注,一个疗程为5天,在第6天开始采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2]。
, 百拇医药
    1.3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患者包括感觉障碍、抽搐、颅神经损害以及肢体瘫痪等在内的三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的10天之内快速恢复,并且与正常情况接近;②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的11—30天之内恢复,并且与正常情况接近;③无效:患者的身体症状在30天以内没有恢复[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用X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共计达到了75.9%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共计达到了93.1%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要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情况

    注①:组间疗效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又被人们称作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周围神经系统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的脱髓鞘是引发本病的非常主要的一个原因,其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种过敏反应,脱髓鞘性脑炎通常被看作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而多发性硬化则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免疫介导下发生的一种炎症性脱髓鞘疾病[4]。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对脱髓鞘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首先是因为丙种球蛋白具有独特型一抗独特型相互作用机制,感染性抗原或者免疫复合物会与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共同发生作用从而将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5];其次,其可以将B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封闭,因此抑制了B细胞自身抗体的形成;再次,在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到患者的血液之后,血液中的lgG水平升高,从而产生负反馈作用,有效的减少循环中的B细胞数量;最后,其能够作为活化补体的受体,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补体介导性免疫损害。
, 百拇医药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可以使脱髓鞘疾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在对危急病例及重症病例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迅速的改善患者的四肢瘫痪、抽搐以及呼吸肌麻痹等症状,相对于激素疗法而言,其具有十分优越的治疗效果[6]。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共计达到了75.9%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具有93.1%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要高,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脱髓鞘疾病中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脱髓鞘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的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管阳太,秦震,朱国行,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硫脂抗体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24(5):25-26.
, 百拇医药
    [2] 郝茂林.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的并发症 [J].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12,16( 13) : 59.

    [3] 陈慧敏.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血液疗法 [J].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11,4( 1) : 53.、[4] 孙圣刚,童萼塘. 多发性硬化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2,24( 3) : 98.

    [5] 肖军. 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GBS六例报告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28( 4) : 634.

    [6] 沈雪莉. 格林-巴利综合征与髓鞘抗体 [J].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11,18( 22) : 3108., http://www.100md.com(陈马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