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5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588408
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的对比(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延边医学2015年第23期
     摘要:目的:对比并分析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吻合度。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内镜检查的62名疑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在采用内镜检查法后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43名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9.4%,其中病理诊断确诊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者分别为24、19例,在病理符合率上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组62名患者之中,7名检查出存在肠上皮化生,11名有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共计29.0%。结论: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内镜检查联合病理学检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问题,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变前兆之一,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随访对于胃癌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萎缩性胃炎患者往往伴随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提升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性[1]。为了分析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现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检查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内镜检查的62名疑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4名,女28名,年龄为34~78岁,平均年龄为(56.8±6.1)岁,在内镜检查结束后,取患者胃黏膜组织开展病理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排除标准: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溃疡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他上消化道疾病患者。

    1.2 术前准备与诊断依据

    在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饮,让患者了解检查方式与安全性,缓解他们的不良心理,签署知情同意书,口服10ml利多卡因胶浆,祛除患者胃内泡沫。内镜诊断依据:(1)患者黏膜皱襞消失或者变平,黏膜呈现出红白相间表现,血管清晰可见;(2)黏膜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在病理诊断上,取2~5块活检组织,进行常规处理,诊断结果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轻度即慢性炎性细胞数量少,集中在黏膜浅层位置,不超过黏膜层三分之一;中度即炎性细胞密集,超过粘膜层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重度即炎性细胞密集,占据整个黏膜层。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即固有腺体减少体积不到三分之一;中度即固有腺体体积减少介于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之间;重度即固有腺体减少数量超过三分之二[2]。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经内镜诊断疑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62名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43名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9.4%,其中病理诊断确诊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者分别为24、19例,在病理符合率上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

    在本组62名患者之中,7名检查出存在肠上皮化生,11名有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共计29.0%。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果延误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演化为胃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3]。国外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病会经历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几个阶段,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上皮内瘤变可以从低级发展为高级,可以逆转,也可以保持不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则会发展成为胃癌,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综合分析此类患者的特点,对其开展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检查,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避免患者病情恶化。胃黏膜异型增生是胃癌癌前病变前兆,胃黏膜异性增生属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可能从轻度病变发展到重度病变,但是也可能保持不变甚至出现逆转,而一旦发生重度异型增生,那么就是不可逆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成为胃癌。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研究其内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能够及时发展异型增生,并予以患者科学的干预与生活指导,避免病情恶化。

    就现阶段来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式就是内镜检查法与病理检查法,该种方法可以诊断出超过50%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针对白相为主、黏膜变薄、黏膜粗糙患者,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对于内镜怀疑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病理检查,这样既可以提升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还可以及时发展患者是否存在上皮内瘤病变,便于胃癌的防治和早期治疗。同时,还可以指导萎缩性患者科学饮食、合理就医,最大限度的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但是,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病理与内镜检查符合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常见的因素有年龄、血红蛋白水平、体温、医师操作技巧等等[4]。同时,活检位置的选择深度、操作规范度、切面科学性、医师阅片经验也会影响检查吻合度。临床研究显示,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操作不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1)胃镜操作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气体,致使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2)钳取活检组织过少,未观察到患者固有腺体层;(3)临床医师经验不足,对于胃镜检查结果的判断存在不足。为了提升判断准确率,内镜医师必须要仔细观察,控制好注气量,多部位取组织进行活检,控制好活检深度,同时,还要制定出科学的沟通机制,及时对比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内镜检查水平,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组经内镜诊断疑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62名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43名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9.4%,其中病理诊断确诊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者分别为24、19例,在病理符合率上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诊断结果理想。对此类患者同时采用内镜检查法和病理检查法可以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避免患者吸入过多气体,并采取合理手段保障病理包埋、病理切片与病理阅片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问题[5-6】。 (罗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