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学术版》 > 2014年第26期
编号:12807027
TP—ELISA、TP—P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孙圣明 李慧
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法,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法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法(TP-PA)和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法(TRUST)三种方法用于梅毒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确诊的梅毒病例120例均留取血清样本,分别采用TP-ELISA、TP-PA和TRUST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比较阳性率。结果:TP-ELISA法、TP-PA法和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7%、99.2%和86.7%,三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TP-ELISA与TP-PA无统计学差异,TRUST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三种方法对潜伏期与一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TRUST法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三期与四期三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P-ELISA法与TP-PA法应用于早期筛查梅毒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TP-ELISA操作相对简单快捷,在基层医院普遍适用,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法,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法,梅毒

    梅毒为较受关注的一类慢性传染性疾病类型,致病原为梅毒螺旋体(TP),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行为及胎盘母婴垂直传播[1]。目前梅毒的临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有统计显示其增长速度高峰期可达61.6%[2]。梅毒的早期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损伤,进展至晚期可累及心血管、骨骼、中枢神经等重要脏器的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因此对梅毒的诊断与早期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法(TP-PA)和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法(TRUST)三种方法用于梅毒临床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确诊的梅毒病例120例,包括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3.2±8.4)岁。诊断标准参照GB 15974-1995相关规范[4]。病程分期:潜伏期10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