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学术版》 > 2014年第30期
编号:12805229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5日 延边医学学术版 2014年第30期
     2.4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IA)又名聚肌胞,为人工台成的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的共聚物,系A级干扰素诱导剂。注射后2~l2小时能使人体血中出现大量 N。1983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还具有抗细菌、抗原虫、抗肿瘤、刺激吞噬细胞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是在体内诱生干扰素,使病毒mRNA不能译制蛋白质;抑制病毒的生长繁殖。此外,也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目前,主要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急性呼吸道感染、疱疹性角膜炎、复发性口疮、扁平苔癣、扁平疣、寻常疣、玫瑰糠疹、水痘、银屑病、白塞病、肝炎、乙型脑炎、疱疹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鼻咽癌和宫颈癌等病的治疗。

    三、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抗病毒药物较多,主要有:

    3.1伐昔洛韦(valacyclovir,VCR,阿昔洛韦的前体)、泛昔洛韦(famciclovir,FCV,转化为贲昔洛韦)、贲昔洛韦(pencidovir,PCV)等,与阿昔洛韦相同,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复制,对疱疹类DNA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Ⅱ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