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学术版》 > 2014年第30期
编号:12805251
采血晕针心理因素的探讨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5日 史薇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晕针心理因素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或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方法:通过询问体检者,采集个人资料建立Excel表,对所选对象是首次或再次接受行针(穿刺、针刺或注射),以及当前采血的情绪状态和发生晕针现象进行列表统计,并将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再次接受穿刺采血晕针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接受者。结论:心理因素(疼痛记忆、紧张、恐惧)是造成再次接受穿刺采血晕针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接受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晕针 早期强制性行针 疼痛记忆 痛阈值

    据有关文献介绍,采血晕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心理因素,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发生率较高【1,2】。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晕针者中,多数却不是在首次接受者,而是那些曾有过被强制性接受行针(穿刺、针刺或注射)痛苦经历的患者,疼痛的记忆和恐惧的心理,是造成再次接受行针时产生晕针反应的主要原因,即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临床资料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做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入学、入职体检者10000例,年龄为18-24岁,采血时间为早7:00至9:00,排除饥饿、血管等躯体因素和操作者方面的晕针因素,进行静脉穿刺采血。统计由于心情紧张、恐惧所造成晕针的体检者,以及首次和再次两类接受穿刺采血所发生晕针的比率。首次,是指在其记忆中从未接受过注射、针刺或穿刺者。再次,是指在其记忆中,曾经有过被强迫性接受注射、针刺或穿刺者。

    1.2 方法 通过询问体检者的方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