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学术版》 > 2014年第30期
编号:12805276
依达拉奉在脑出血106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5日 杨青云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10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χ2=9.2339,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比较t=3.3128、7.2779;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在对脑出血的治疗上较常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昏迷的情况以及受损神经的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出血;疗效观察

    脑出血(ICH)后发生再灌注会增加自由基的水平,自由基对介导和氧化性损伤的部分信号通路造成阻碍,引起细胞的损伤、死亡,进而造成更严重的脑部损伤。临床上对脑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脱水、降低颅内压、维持生命体征和对并发症的防治等[1]。依达拉奉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但临床对其治疗脑出血的报道较少,本文展开了对脑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探究,取得良好疗效,现进行如下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106例急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1岁~75岁,平均(62.1±3.2)岁;男性56例,女性50例;发病时间在1.0~24h,平均(6.3±2.3)h;入院时25例昏迷、12例嗜睡、6例轻度意识障碍;合并有高血压32例、糖尿病16例、高血脂18例、冠心病11例;出血部位:6例枕叶、12例顶叶、13例颞叶、9例脑干、14例丘脑、7例小脑、45例基底节。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及合并症等资料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标准

    ①经颅脑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且诊断符合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2];②发病时引发的肢体瘫痪后遗症对神经功能评分无影响;③发病时间在2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