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新生活》》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730908
宝宝入园该做哪些准备?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健康新生活》 2008年第9期
     宝宝入园该做哪些准备? 晓 艳

    也许您见过这样的场景,也许您自己就有亲身体会:一提上幼儿园孩子就哭哭啼啼,甚至走进了幼儿园还扯着家长的手哭得惊天动地……家长呢?则往往手足无措、难以应付。孩子为什么不愿上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心理障碍?

    培养入园的兴趣

    一般来说,孩子乍一上幼儿园,离开了自己长期以来熟悉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离焦虑,绝大多数孩子会哭闹。作为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要有意识地积极引导,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例如经常跟孩子说: “宝宝已经长大了,该到幼儿园去了,那里有老师,有好多小朋友,有很多很好玩的东西,你可以学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让他们从心底里向往幼儿园;如果家长要惩罚的口吻提起幼儿园,孩子就会把它想成是个可怕的地方,自然不愿意去了。

    培养良好习惯 家长应帮助孩子于入园前建立良好的休息制度,使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准时午休的习惯,还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3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吃饭、喝水、洗手、穿脱衣服、上厕所,3岁以下的孩子会自己坐盆。如果你的孩子这些都不会做,就容易因为别的小朋友做得比自己好而产生焦虑心理,时间长了还会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家长应该培养其安静听讲的习惯,从而为入园后认真听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交际能力 几乎所有的孩子刚进幼儿园时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想方设法懒学、哭闹,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快地度过这个不适应期,活泼自如地在幼儿园生活。但也有个别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依然不能适应集体活动,具有明显的不合群、胆小怕羞等孤僻心理和行为,医学上称为“社会交往不良”,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要允许孩子走出门去找小伙伴玩耍,也邀请别人家的孩子到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招呼孩子的伙伴,消除他的紧张心理,还可提醒孩子拿出心爱的玩具、图书和小伙伴一起玩,或拿好吃的东西招待小客人,家长也要经常带孩子去邻居、亲朋好友家串门,主动向孩子介绍可交往的人。
, http://www.100md.com
    培养小小男子汉 余逸群

    人类社会历来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的两性共同组成的,尽管“重男轻女”旧观念在当今“龙的故乡”仍十分兴盛,但同时人们又惊讶地发现“阴盛阳衰”现象大有蔓延之势,体育竞技场上原本是须眉男儿叱咤风云、一展雄姿的舞台,却让位给了巾帼女子。男孩举止和性格中明显缺阳刚之气,这是当前我国都市少年儿童成长的突出问题。

    北京某小学“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有一“威风锣鼓”节目,学校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了30名“人高马大”的男生来参加,但排练节目时这些男生一点手劲都没有,打不了几下鼓就累得气喘吁吁,有的打鼓动作“娘娘腔”十足。

    很多少儿教师对此深有同感。在组织幼儿园的节目时,她们感到尤为困难,主要是男孩的“底气”欠缺。幼儿园一些传统游戏,像“大灰狼和小白兔”、“老鹰抓小鸡”等,男孩扮演的“狼”永远不如女孩女狠,男孩扮演的“鹰”远不及女孩有“凶”劲,男孩“气”不足,不仅存在于幼儿园、小学的幼稚男孩身上,就是在大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一些胡子拉碴的男大学生浑身上下一股脂粉气。都二十好几的大小伙子了,整天还满嘴“我们男孩子”,他们的生理成熟越来越早,可心理成熟却越来越晚,很少有大气、刚毅、豁达的大小伙子气质和男性特有的稳重深沉内涵,这是现代都市男孩的通病之一。
, http://www.100md.com
    封闭在母性关爱的怀抱中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噶小于,打扮成小丫头模样,反而会引起人见人爱的效果。对独生子女格外“关照”的社会氛围,使得越来越多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性别角色的错位。我们周围就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有一位年轻妈妈十月怀胎,盼望能生个漂亮的闺女,但却生下个大胖小子,为此,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按女孩模样来打扮儿子,留个童花头,穿上漂亮花衣裳,每当心血来潮,她还给儿子梳上两条羊角辫。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了性别的错位,马上要上小学,还弄不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虎拜拜仅仅,头发留得长长的,怎么看怎么像是留运动头的女孩,难怪人学迄今,许多老师经常错将他当成女生,小虎说话细声慢语,动作扭扭捏捏,动不动还哭鼻子,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声音小得像小猫叫。小伙伴说他没有一点“虎气”,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咪咪”。

    在当今众多家庭中,都是母亲在承担抚育子女的职责和义务,许多孩子从小是在妈妈温暖怀抱中成长的,他们是望着妈妈慈祥的笑脸、听着妈妈动人的童谣长大的,每逢幼儿园、小学召开家长会,在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家长中难觅爸爸的身影,清一色全是妈妈。怪不得今天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特别爱唱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儿歌,孩子们唱得是那么投入那么动情,折射出父亲在教子育女方面的空白和无奈,试想,在整个以母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孩子长期封闭在单性教育环境中,男孩过多地接触母性温和、纤细的性格,加上缺乏父亲榜样的模仿和学习,又怎能培养出勇敢、坚强、豪爽的男儿刚性气质呢?
, http://www.100md.com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种种同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言行,与幼儿时期父亲的呵护和教育密不可分。男孩从父亲身上观察、模仿男性的言谈举止,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气概;女孩刚从父亲身上接纳、学习同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遗憾的是,在男孩渴求父亲以其男性化榜样施以教育培养时,多数父亲均以“男主外女主内”、“男人的本事就是挣钱”、“教子心烦”等借口放弃了。而母亲只得用她特有的温顺、柔和的情感去启蒙性情未开的男孩,用母性那“别调皮,听话就是乖宝贝”的价值标准来规范心智未启的男孩,其后果是男孩变得越来越腼腆、怯懦,越来越没有“威风”、“豪气”。

    陷入清一色女教师的怪圈

    幼儿期是孩子养成正确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一时期,除在家抚育孩子的职责太多由母亲担负外,孩子上幼儿园、小学遇到的教师几乎也全都是女性,这样,孩子成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陷入单性教育的怪圈,影响性别意识养成与培养,幼儿园、小学里清一色的女教师,隐藏着难以克服的弊端。
, http://www.100md.com
    毋庸置疑,男、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会对孩子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男孩不小心摔跤了,女教师受天然母爱使然,会跑上去扶起来掸掸土,关切询问伤况;男教师则会大吼:“勇敢点,爬起来!”“为什么不看路,下次注意!”孩子天长日久就会累积感受,便会在其性格中打下烙印。

    更主要的是,女教师从自身天性出发,往往喜欢把“听话”、“文静”、“守规矩”作为好学生的美德,而把“调皮”、“好动”、“好提问”作为坏学生的标准,在这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下,孩子都被修剪成一颗颗“冬青树”,看上去整整齐齐、文文静静。然而,这种教育理念却为外在形式而付出了沉重代价,从小就遏制了孩子尤其男哈的独立意识。因为无数次的经验教育训使他们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每当他们试图独立地行动并坚持自己的见解时,各种惩罚就会落在他们身上。在这种思维定势盛行的校园里,势必导致男孩男性气质的折扣与扭曲。因为伴随孩子的性生理发展,性别的优势要靠教育培养,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呼唤小小汉子汉

    今天的男孩就是明天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男子汉失去阳刚之气对个人对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憾事!

    少儿强则国强,少儿杰则民杰,新世纪的世界充满了竞争,中华民族要跻身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需要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刚毅、自信、勇敢、创新的精神支柱和风貌。在今天打理提倡素质教育、提升中国民族精神之际,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业已到了重视培养“小小男子汉”的关口。否则,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将面对性别和性格错位的严峻挑战!, 百拇医药(晓 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