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护理杂志》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540170
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中国护理杂志》 2007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68-01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化疗药物对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尽管在临床应用中十分谨慎,仍不能杜绝化疗药物的渗漏,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积极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1 渗漏原因

    1.1 病人机体因素

    临床发现,年龄大者易发生化疗药物渗漏,因为年龄大血管壁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其次是反复多次化疗的病人,由于反复大剂量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静脉挛缩变细,管壁薄,脆性增加易渗出。

    1.2 穿刺部位及操作技术原因

    指尖等处细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肘窝、手腕关节处的感觉迟钝,如有渗漏不易及时被发现;下肢静脉易栓塞,不适合化疗输液;反复化疗患者的静脉穿刺难度大,如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在同一血管上穿刺,加重静脉损伤易渗漏;针头位置不当,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直接将化疗药注入组织;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

    1.3 健康宣教不到位

    化疗前患者知识缺乏,不知道化疗药物渗漏的危险及后果,而医护人员未告知注意事项。患者随意活动注射侧肢体,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又不向医护人员反映,失去早期监测的机会。

    2 药物渗漏损伤机理与临床表现

    2.1 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机理

    化疗药物渗入组织中,使局部的PH值、代谢和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溶酶体裂解,释放出化学介质,血管痉挛,局部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轻者局部有强烈红肿灼痛感,严重者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溃疡。

    2.2 临床表现可三期

    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多发于渗漏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红斑呈持续性刺痛。二期: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肿胀、变红,伴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重者可伴发热。三期:多因治疗不当致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

    3 预防

    3.1 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

    用药前向患者说明进行化疗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说明药物注射过程中会出现渗漏可能以及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所致的严重后果。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观察。用药时注射侧上肢避免过度活动。

    3.2 合理计划使用静脉

    选择前臂弹性较好、较直、较粗的静脉,尽可能不使用与神经、动脉并行的静脉,并避开肌腱。观察有无静脉炎、硬结,如果有静脉炎表现,应避免再穿刺。对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且需长期用药者,应主张中心静脉置管或PICC,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发生。

    3.3 加强化疗药物知识学习、加强巡视

    护士对化疗药物要有充分认识,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副作用,以便正确地配制使用药物。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多巡视、多观察,特别应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检查针头有无回血。

    总之遇到药液外渗或可疑外渗,应及时适当的治疗措施,阻止严重损伤发生,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http://www.100md.com(何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