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的行为缺陷和法律责任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精神科护士行为缺陷及所涉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扼要介绍及粗浅分析,以期对加强精神科临床护士的法律意识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 行为缺陷 法律责任
随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的《精神卫生工作条例》的正式实施,大家期盼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也将指日可待。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工作因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多,同时精神科护理行为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临床实践中,护士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尽快解决病人症状问题,往往忽视潜存的法律责任问题。本文就精神科护理行为缺陷与法律责任以及自身安全的防范进行扼要介绍及粗浅分析,以期对加强精神科护士的法律意识能有所裨益。
1精神科常见的护理行为缺陷
1、1擅自行使约束病人的措施。封闭式管理强迫性治疗是精神科病房的特点之一,限制一些发作期精神病病人的自由,有时需暂时约束病人,限制其活动范围。约束的动机是保护病人,预防其对社会及自身产生危害,但有给病人造成伤害的风险。[1]因治疗需要或者防止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等意外,需要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在病历中记载和说明理由,并按相应的操作规范执行。约束时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感,操作中不断询问和关注病人的感觉和要求,增加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关心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时疏导病人的心理障碍,使病人感到被接纳,理解。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及时解除保护性约束措施。而护士在这方面违反规定的现象较普遍,发现病人比较乱,先保护起来再说。约束后又忘记记录或巡视不及时,不能及时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如饮水、大小便等。护士应自觉把正确执行医嘱工作提高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上来,明确认识医嘱执行的法律意义,另外护士长要及时检查医嘱录入核对签字情况。
, 百拇医药
1.2保护性医疗的观念不强。在一些公开的场合谈论病人的病情资料。无意间泄露病人隐私,忽略精神病人的隐私权。精神病病人症状的知情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因为病态表现的暴露可能使一些痊愈的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一些患躁狂症的女病人在发病期可有不正常的性行为,如果护士将此暴露出去,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3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治疗发药时精神不集中,打错针、发错药。对药物副反应的观察护理措施不到位。精神科护理更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为精神药物毒性剧烈,错服后果严重,尤其年老体弱者,一、两片氯氮平便可能致死。
1.4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观观念不强。精神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差、反应迟钝、体诉不准确,若护士工作中疏忽,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致病人死亡。
1.5不重视病人主诉,忽视对病人可能出现严重躯体疾患的观察护理。
, 百拇医药
1.6护理文书书写不真实,不认真,漏记、错记。造成举证失利。
1.7忽视住院精神病人的通讯、受探视合法权利的维护。有侵权的可能。
2法律责任
[2]上述违反规定的行为,给精神病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护理人员自身安全与法律防护
精神科工作人员,被病人袭击的现象时有发生。维护病人健康和安全是精神科护士的天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基本医德规范之一。多数精神病院工作人员受伤轻微,或者病人对女工作人员出现一般性调戏行为时,除对病人进行教育规劝外,一般不应深究。但作为精神科工作的主体,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十分重要。某市精神病医院曾发生一起夜班护士为病人注射时病人趁机用针头将护士眼情刺瞎的事件。工作中护士除按规定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接触病人的技巧。如病人出现冲动攻击行为致工作人员重伤、致死或对女工作人员进行强暴。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护现场,约束病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进行鉴定。工作中,还会遇到个别病人虽病情得到控制,自知力恢复,但认为“精神病人打人不犯法”而有恃无恐,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讲解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是否具备行为责任能力,是要根据所患疾病的种类、事件发生的动机、病人当时的意识状态等进行司法精神鉴定,并非所有患精神疾病的人都可逃避法律的制裁。
, http://www.100md.com
4讨论
法律的价值之一,是具有指引作用,指引人们使行为者预见不良行为的法律结果,予以规避。随着,精神卫生法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精神病人的监护、医疗、权益保障将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在这种新形势下,护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明确自已的职业行为和风险,并从法律的角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同时护理管理者也应保持动态观点,对任何新的问题要保持敏锐的嗅觉及时制定各项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纠纷的发生。这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2]精神卫生通迅.2007,3,1版《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作者单位:232052安徽淮南市精神病医院护理部, 百拇医药(张 敏)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 行为缺陷 法律责任
随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的《精神卫生工作条例》的正式实施,大家期盼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也将指日可待。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工作因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多,同时精神科护理行为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临床实践中,护士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尽快解决病人症状问题,往往忽视潜存的法律责任问题。本文就精神科护理行为缺陷与法律责任以及自身安全的防范进行扼要介绍及粗浅分析,以期对加强精神科护士的法律意识能有所裨益。
1精神科常见的护理行为缺陷
1、1擅自行使约束病人的措施。封闭式管理强迫性治疗是精神科病房的特点之一,限制一些发作期精神病病人的自由,有时需暂时约束病人,限制其活动范围。约束的动机是保护病人,预防其对社会及自身产生危害,但有给病人造成伤害的风险。[1]因治疗需要或者防止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等意外,需要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在病历中记载和说明理由,并按相应的操作规范执行。约束时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感,操作中不断询问和关注病人的感觉和要求,增加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关心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时疏导病人的心理障碍,使病人感到被接纳,理解。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及时解除保护性约束措施。而护士在这方面违反规定的现象较普遍,发现病人比较乱,先保护起来再说。约束后又忘记记录或巡视不及时,不能及时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如饮水、大小便等。护士应自觉把正确执行医嘱工作提高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上来,明确认识医嘱执行的法律意义,另外护士长要及时检查医嘱录入核对签字情况。
, 百拇医药
1.2保护性医疗的观念不强。在一些公开的场合谈论病人的病情资料。无意间泄露病人隐私,忽略精神病人的隐私权。精神病病人症状的知情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因为病态表现的暴露可能使一些痊愈的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一些患躁狂症的女病人在发病期可有不正常的性行为,如果护士将此暴露出去,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3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治疗发药时精神不集中,打错针、发错药。对药物副反应的观察护理措施不到位。精神科护理更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为精神药物毒性剧烈,错服后果严重,尤其年老体弱者,一、两片氯氮平便可能致死。
1.4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观观念不强。精神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差、反应迟钝、体诉不准确,若护士工作中疏忽,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致病人死亡。
1.5不重视病人主诉,忽视对病人可能出现严重躯体疾患的观察护理。
, 百拇医药
1.6护理文书书写不真实,不认真,漏记、错记。造成举证失利。
1.7忽视住院精神病人的通讯、受探视合法权利的维护。有侵权的可能。
2法律责任
[2]上述违反规定的行为,给精神病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护理人员自身安全与法律防护
精神科工作人员,被病人袭击的现象时有发生。维护病人健康和安全是精神科护士的天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基本医德规范之一。多数精神病院工作人员受伤轻微,或者病人对女工作人员出现一般性调戏行为时,除对病人进行教育规劝外,一般不应深究。但作为精神科工作的主体,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十分重要。某市精神病医院曾发生一起夜班护士为病人注射时病人趁机用针头将护士眼情刺瞎的事件。工作中护士除按规定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接触病人的技巧。如病人出现冲动攻击行为致工作人员重伤、致死或对女工作人员进行强暴。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护现场,约束病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进行鉴定。工作中,还会遇到个别病人虽病情得到控制,自知力恢复,但认为“精神病人打人不犯法”而有恃无恐,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讲解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是否具备行为责任能力,是要根据所患疾病的种类、事件发生的动机、病人当时的意识状态等进行司法精神鉴定,并非所有患精神疾病的人都可逃避法律的制裁。
, http://www.100md.com
4讨论
法律的价值之一,是具有指引作用,指引人们使行为者预见不良行为的法律结果,予以规避。随着,精神卫生法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精神病人的监护、医疗、权益保障将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在这种新形势下,护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明确自已的职业行为和风险,并从法律的角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同时护理管理者也应保持动态观点,对任何新的问题要保持敏锐的嗅觉及时制定各项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纠纷的发生。这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2]精神卫生通迅.2007,3,1版《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作者单位:232052安徽淮南市精神病医院护理部, 百拇医药(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