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734608
抗毒化瘀扶正法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2008年第3期
     【摘要】目的:应用抗毒化瘀扶正法治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方法:用抗毒化瘀扶正法治AS(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MTX+SASP+适络特胶囊)100例进行前瞻性长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268例、对照组100(92)例AS临床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9.85%、14.13%;99.25%、60.87%,两组控显、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P<0.001或P<0.01);两组对AS中医证候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22%、13.04%,99.63%、54.35%,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对6证候疗效均有显著性,对照组对3证有改善作用,但停药不稳定易复发。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治疗组对主要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有3项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后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CRP、ESR、HLA-B27、IgA、白细胞、血色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对ESR、CRP、IgA治疗前后相比有改善(P<0.05),而对血细胞数增加无效,且下降明显,并对肝肾功能亦有损害;治疗组对放射学治疗前后相比有控制或修复作用;且治疗组远期病症稳定率为87%;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副反应率分别为7.09%、3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8例治疗中因毒副作用大,被迫停止改为中医药治疗。结论:抗毒化瘀扶正法治AS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该法治疗AS效果确实可靠,能明显阻止AS病情发展和改善脊柱关节功能的作用,或对骨破坏有修复和阻止或稳定的功效,能显著减少和/或控制关节外病症等不良后果的发展,副反应很小。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抗毒化瘀扶正法中西结合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病症为特点。重者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致残率高。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临床缺乏根治方法。创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抗毒化瘀扶正法(简称“抗毒化瘀扶正法”)整体治疗AS268例,并以甲氨喋呤片(MTX)、柳氮磺吡啶片(SASP)、荼普生控释胶囊口服治疗100例作对照,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于199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参照纽约1984年修订诊断标准(VanderLinden修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1988年修订的诊断、分期标准执行,病例具备典型症状及体征外,均具该病典型放射学改变和C-反应蛋(CRP)或血沉(ESR)、免疫学异常,HLA-B27阳性。中医证候诊断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参考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药治疗痹病临床指导原则》,并结合AS临床证候分型。治疗组268例中男性243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24.8±10.60 岁;平均病程6.3±4.8年;临床早、中、晚期分别为109、150、9例;放射学Ⅰ、Ⅱ、Ⅲ、Ⅳ级分别为109、108、42、9例;证型:湿热瘀滞、营卫失调证,脾肾亏虚、余毒未净证,寒湿阻督、脾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肝郁犯脾、督脉痹阻证分别为40、69、50、52、40、17例;关节外病症发热、虹膜炎、心悸胸闷、肺间变、外周关节肿痛(包括膝、踝、足跟、肩周)分别为43(16.05)、19(7.09)、6(2.24)、4(1.49)、151(56.34%)例。对照组100例中男性9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4.9± 9.8岁;平均病程5.9±4.3年;临床早、中、晚期分别为34、61、5例;放射学Ⅰ、Ⅱ、Ⅲ、Ⅳ级分别为34、50、11、5例;证型:湿热瘀滞、营卫失调证,脾肾亏虚、余毒未净证,寒湿阻督、脾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肝郁犯脾、督脉痹阻证分别为15、29、17、16、15、8例;关节外病症发热、虹膜炎、心悸胸闷、肺间变、外周关节肿痛(包括膝、踝、足跟、肩周)分别为11(11.00)、7(7.00)、0(0)、0(0)、55(55.0%)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6证型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早、中期以前3证型多见,中、晚期后3证多见。
, 百拇医药
    2治疗方法

    抗毒化瘀扶正法(治疗组)分急活期:湿热瘀滞、营卫失调证用清毒祛湿调营汤(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冬凌草、青风藤、防已、薏苡仁、赤芍、参三七、穿山龙、鳖甲粉、生地黄、炒白芍等)每次250ml,每日2次,餐后1小时服,佐柳氮磺胺吡啶(SASP)2片,每日3次餐后服+荼普生控释胶囊500mg,每日晚餐后服1次;脾肾亏虚、余毒未净证用健脾益肾清毒祛瘀汤(以炒白术、黄芪、桑寄生、川断、狗脊、山芋肉、冬凌草、白藓皮、青风藤、紫丹参、参三七、牛膝、桂枝等)每次250ml,每日2次,餐后1小时服,佐附马开痹片3片,每日3次餐后服,荼普生控释胶囊250mg,每日1次晚餐后服。寒湿阻督、脾肾亏虚证,用散寒除湿化瘀壮督汤(以桂枝、独活、威灵仙、青风藤、萆薢、当归、参三七、牛膝、金雀根、黄芪、炒白术、仙灵脾、山芋肉、狗脊等)每次250ml,每日2次,餐后1小时服,附马开痹片每次3片,每日3次餐后服;慢活期:痰瘀互结、脾肾阳虚证用化痰消瘀壮督汤(以白芥子、制南星、皂角刺、威灵仙、当归、参三七、三棱、金雀根、陈皮、白术、仙灵脾、巴戟天等)每日2次,每次250ml,餐后1小时服,附马开痹片3片,每日3次餐后服;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证用清痰化瘀强督汤(以黄柏、冬凌草、苦参、胆南星、生牡蛎、秦艽、赤芍、水蛭、绿梅花、炒白芍、地黄、龟板粉等)每日2次,每次250ml,餐后1小时服,佐柳氮磺胺吡啶(SASP)2片,每日3次餐后服+荼普生控释胶囊500mg,每日晚餐后服1次;肝郁犯脾、督脉痹阻证用疏肝健脾化瘀壮督汤(以柴胡、白芍、枳实、绿梅花、茯苓、黄芪、琥珀粉、丹参、郁金、青风藤、穿山龙、山芋肉、狗脊等)每日2次,每次250ml,餐后1小时服,逍遥丸8粒,每日3次餐后服。
, 百拇医药
    外治:治疗组各证型均佐用脐贴固本舒督散(主要由鹿衔草、补骨脂、狗脊、桑寄生、人参、当归、川芎、丹参、灯盏花、防风、秦艽、独活、青风藤、白芍、木香等组成,研成细粉备用)5g与适量米酒调成糊敷贴脐(神阙穴)部,表面用油皮纸复盖胶布固定,每2日换1次;治疗组各证型均佐用中药汽疗仪(苏药器械准字2001第2260349号;专利号ZL:97327964.8和98218369.0)雾化透皮法,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依据各证型分别配用自立骨痹清,主要由雷公藤、土茯苓、忍冬藤、肿节风、桑枝、豨莶草、丹皮、接骨木、桂枝、白芍、独活、寄生、白芷等,每袋含生药280g,适用于湿热瘀滞、营卫失调和脾肾亏虚、余毒未净证;骨痹舒主要由桂枝、威灵仙、透骨草、独活、白芥子、制南星、红花、莪术、灯盏花、青风藤、苍术、鹿衔草、桑寄生、白芷等,每袋含生药290g,适用于寒湿阻督、脾肾亏虚和痰瘀互结、脾肾阳虚证;骨痹安主要由七叶一枝花、黄柏、秦艽、胆南星、丹参、灯盏花、柴胡、白芍、制首乌、寄生、香附、夜交藤等,每袋含生药285g,适用于痰瘀互结、肝肾阴虚和肝郁犯脾、督脉痹阻证。强脊灌肠液主要由白头翁、苦参、败酱草、赤芍、丹参、炒白芍、黄芪、炒白术、川楝子等组成,加冷水浸泡后煎煮2次,浓缩至150ml保留灌肠,每次150ml(药温保持30度左右)每晚睡前灌肠1次,14天为1疗程。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以上诸证型往往交错出现,用抗毒化瘀扶正法系列辨治不可拘执。, 百拇医药(张 安 林顾宝 新费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