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7362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6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7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12-0017-01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6例中男性167例,女性139例,18-64岁,平均41岁,其中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98例,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25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3例,胆囊息肉55例,慢性胆囊炎38例,既往有手术史28例(其中上腹部1例,下腹部27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囊肿2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12例、慢性阑尾炎4例。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术前检查同开腹胆囊切除术。控制合并症后,置导尿管、胃肠减压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腹设定13-15mmHg,全部使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常规四孔或三孔法;术中首先解剖胆囊壶腹部、胆囊,仔细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确定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三者关系后离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术后清醒拨胃管及导尿管。

    2 结果

    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297例,中转开腹9例: 1例胆道损伤,术中发现及时中转开腹,经修补后置12号 “T”管支撑引流治愈;6例因为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2例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和其它内脏损伤,无切口疝发生。术后住院3-8d,平均5.5 d,引流管置流24-96h,平均48 h。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1]。腹腔镜胆囊切除比例可占全部胆囊切除术的90%以上。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同时也有胆道损伤、出血、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3.1 术者经验要丰富且非常熟悉解剖 术者要充分熟悉解剖并要掌握手术技巧,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术者经验不足,加上解剖层次不清和胆道结构异常是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2];

    3.2 掌握好适应症 但有下列几种情况应慎重:①急性胆囊炎炎症超过48h,而且近3个月内反复发作的患者,术中解剖层次可能不清;②B超显示胆囊轮廓不清,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肿胀明显者,或结石较大直径超过25mm以上结石不能从腹腔镜中取出者;③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壁明显增厚达5mm以上;④上腹有手术史,考虑有粘连,解剖不清者。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要过度牵拉,由于牵拉过度,致胆总管部分损伤1例, 术中发现及时中转开腹,经修补后置12号 “T”管支撑引流治愈,预后良好;出血也是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胆囊动脉出血、胆囊静脉出血及胆囊床渗血。若遇出血,切忌盲目钳夹,应用吸引器吸净出血,在清晰视野下,用止血钳或牵引夹住,再电凝止血或施夹。对于胆囊床或感触处条索状物切勿轻易切断,应靠近胆囊上钛夹后切断。胆囊切除后,胆囊床电灼一遍,可直到闭合毛细血管和毛细胆管的作用,减少术后渗血渗溢,又可在出血时容易处理。本组早期有2例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2例均是检查胆囊床时吸引器把钳夹动脉的钛夹吸脱,致出血;为避免术中大出血,我们认为分离胆囊动脉要仔细,分离胆囊床时不能放过任何可疑条索状结构,注意胆囊动脉后支及迷走神经后支;术后检查胆囊床时吸引器不能对着钛夹吸,以免引起钛夹松动致出血或胆漏;如遇出血切忌慌乱,应用吸引器吸净出血,查清出血部位用止血钳钳夹,然后上钛夹夹闭。切忌盲目电凝或钳夹,以免加重出血及损伤,若止血效果不佳,应及时中转开腹。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8:2-3.

    [2] 李洪秀,李航宇,孔凡民.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5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5):281., 百拇医药(刘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