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56127
一场伦理与建筑的对话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2013年第8期
     建筑不能降格为仅具有美学感受或技术构造的结合体,而应该是“在当下一种可被完美诠释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种能被我们永恒追求的道德关怀”。——卡斯腾.哈里斯

    这里是我们的起点,因为我们诞生于此;这里是我们的终点,因为我们回归于此。从开始到结束,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当我们需要它时,它给我们肉体和精神上的慰藉。当我们不需要它时,它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我们。这里就是医院。

    从生命诞生到回归天堂,这类在特定条件下满足我们需求的功能性建筑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不仅是因为它的交通流线错综复杂,它的功能组织环环相扣;也不仅是因为其使用者包括建筑本身的主人公的同时也包括众多的参与者;而是因为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只有它具备这一独一无二的视角,能够见证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着的不同关系。由于自身功能与结构的特殊性,医院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物相比更需要舒适而温馨的环境以给人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保障。

    在整个社会体系中,伦理是几千年来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主要因素。“伦”指的是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的道德规范,“理”则是指处理事务的方法和规则,可以说“伦”、“理”二字囊括了人世间一切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建筑,作为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伦理的功能:对于家庭,在两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建筑明显地表现出家庭内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理念;对于自然,中国人始终追求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于社会,它主要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团体、自己与社会之间的以和谐相处为原则的社交规则。

    中国的建筑在前进和演化的过程中深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布局和单体建筑的规模、体量、色彩、样式及装饰中均有体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