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0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015204
帕金森病中医治疗概述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660KB,1页)。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其中“掉”即振掉、震颤,“强直”即僵硬、拘挛,正与本病相合,因此,本病应归属于内风范畴,病位在筋。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命名为“颤振”,并阐述病机为“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老年人气血生化不足、养筋之肝血自然不足,加之血脉瘀滞,气血不能很好地通达筋膜.则筋失所养而出现手足震颤、屈伸不利、运动障碍等一系列风气内动之象。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卷六》中指出:颤振主要是风、火、痰为患,同时也存在脏腑亏虚。现代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王志英等认为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总之,本病病位主要在脑,病变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在本虚基础上形成了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其相互影响的共同通路是经脉,其最终的病理结局是筋脉失养。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6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