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78487
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熊成欢 张航
第1页

    参见附件(1070KB,1页)。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2009年共66例ADR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6例报告中,女性患者的发生构成比高于男性患者;大于60岁者占40.9%;静脉给药方式发生构成比最高,其中尤以抗生素居首位,占50.0%。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为多见,占42.4%。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调整给药途径,减少静脉滴注,以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无意或者有意超剂量用药,更不包括因医疗事故和因药物质量问题引起的有害反应。ADR会给患者带来损害,为了做好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本院6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ADR报告共66例,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男性22例,占33.3%,女性44例,占66.7%;年龄大于60岁的27例,占40.9%。

    2.2给药途径:静脉滴注61例,占92.4%;静脉推注2例,占3.0%;口服2例,占3.0%;关节腔注射1例,占1.5%。

    2.3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例:66例ADR中涉及8类药物共3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居前两位,分别为50.0%和19.7%(见表1)。

    表1 引起ADR的药品类别及其比例

    2.4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66例ADR中,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33例,占50.0%,涉及药物种类5类,分别是头孢菌素类13例,占39.4%;氟喹诺酮类11例,占33.3%;青霉素类4例,占12.1%;大环内酯类3例,占9.1%;及氨基糖苷类2例,占6.1%。

    2.5ADR损害部位及临床表现: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42.4%(见表2)

    3 讨论

    3.1 年龄与ADR:60岁以上老年人最多,为总报告数的40.9%,这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发生改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药物毒性。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往往用药较为复杂,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引起ADR的重要原因之一[1]。

    3.2 给药途径与ADR: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92.4%。除了与临床用药习惯有关外,也在相当程度上由于配伍问题 、稳定性问题、给药速度问题和药理学问题等,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易在pH、渗透压和免疫学上对机体产生影响,使得其发生ADR远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因此,在临床用药时,须坚持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原则,以减少ADR的发生。

    3.3 药品类别与ADR:发生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占50.0%,主要原因是抗菌药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普遍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不合理应用现象。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范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保障用药安全。其次,由中药注射剂所致ADR占19.7%,仅次于抗菌素。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呈增多趋势。由于中药制剂有效成份较为复杂,分子量大,所含生物大分子及异体蛋白可成为人体过敏原而致敏[2]。因此,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强化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

    3.4 ADR的临床表现: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占42.4%,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故用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既往用药史,并在用药过程中多观察巡视。

    4 结论

    通过对这66例ADR报告的分析,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7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