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76580
慢性结肠炎患者124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慢性结肠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2片/次,3次/d;马来酸曲美布汀,2片/次,3次/d;鞣酸蛋白片,2片/次,3次/d。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是94.2%,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66.6%,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60,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参苓白术散;临床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快速变化,慢性结肠炎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7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选择本院门诊慢性结肠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8.0±6.0)岁;平均病程(2.0±4.0)年。对照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0±4.0)岁;平均病程(1.5±5.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按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1]。(1)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②黏膜粗糙呈颗粒状,脆而易出血,附有脓性物。③结肠袋变钝,可见多个假性息肉。临床症状加上①②③其中1项即可诊断为本病。(2)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钡剂灌肠。钡剂灌肠检查:①结肠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②多发性溃疡或多发性假性息肉。③结肠黏膜粗糙、紊乱、细胞颗粒样变化。临床表现加上①②③其中1项即可诊断为本病。(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的结肠镜或钡剂灌肠表现,可诊断本病。(4)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 百拇医药
    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由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25g/片),2片/次,3次/d;马来酸曲美布汀(由山西三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g/片),2片/次,3次/d;鞣酸蛋白片(由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g/片),2片/次,3次/d。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5g,人参10g,茯苓10g,白术10g,升麻10g,柴胡6g,诃子15g,薏苡仁15g,砂仁10g,山药10g,五味子10g。加减:阳虚质少腹发凉、腰背吹风感、手足不温者,加仙灵脾10g、高良姜10g;黏液多、小便清长、肚沉下坠者,加乌药10g、椿白皮10g、海螵蛸10g;湿热质大便不爽、黏血便者,加仙鹤草10g、白头翁10g、地榆炭10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g;肠鸣甚者,加槟榔10g;气虚质、倦怠明显、纳差少食者,加鸡内金10g、麦芽10g,重用黄芪30g。水煎,1d1剂。治疗至少2个月以上,最长达半年。

    4疗效判定标准
, 百拇医药
    按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肠黏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肠镜检查无明显改善。

    5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60,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肠氵辟”范畴,《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消气在下,则生飧泄。”《内经·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医宗必读》认为:“病之为证,多本脾肾。”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因素损伤脾肾,导致运化失司,表现为本虚标实。近代研究证实[2],脾与免疫功能、物质代谢、植物神经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都有密切的关系。当脾虚时,抗体免疫细胞数量下降,胃肠消化功能减退,淀粉酶、胃蛋白酶水平下降,肠蠕动亢进,血清微量元素如锌、铁含量降低,铜的含量增高;肾虚火衰,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脾阳亦衰,虚寒内生,运化无能,湿胜濡泻,五更而作,因此,病机在脾肾之阳气虚。脾肾本虚、下焦寒湿是病机特点[3]。湿性黏滞,久留化热,病程迁延,虚可转实,虚实并存,寒热错杂。
, 百拇医药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肠道病,病变部位在大肠,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主要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对于本病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近年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很快,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①感染。本病虽然不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但是有迹象表明与某些微生物感染有关。②免疫。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存在自身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多种免疫功能异常。③遗传。本病表现为明显的家族性,可能存在多基因、多环节的遗传背景。④细菌变态反应。结肠内菌群失调,产生异常物质。⑤肠道酶失调。局部多种活性酶失调,侵害肠黏膜。⑥保护物质缺乏。肠黏膜分泌的肠黏液成分改变,缺少保护物质。⑦精神应激。焦虑紧张、恐惧均可影响肠道功能。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的研究证明,本病与自身免疫关系最为密切。

    参考文献

    [1]王新志,李燕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497-501.

    [2]伍秀玲.论中医学的研究对象[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52-253.

    [3]任秀玲,赵清树.司外揣内构筑“现象-状态医学”的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社,2005,11(3):223., 百拇医药(罗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