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76996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73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8期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疗效。方法针刺配合手法按摩。结果:治愈率82.2%,总有效率90.4%

    【关键词】 针刺;手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

    神经根型的颈椎病,为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此型颈椎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3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0岁,其中以40至60岁最多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年,其中一年以内者21例,一年以上者52例;病因:有外伤史者5例,经常落枕者10例,慢性劳损者58例。治愈60例(82.2%),好转6例(8.2%),无效7例(9.6%)。

    1.1诊断依据

, 百拇医药     a. 患者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强制体位)病史。

    b. 症状:病人有颈肩背疼痛,并向上肢有发射性麻木或疼痛感。当颈神经受刺激或压迫时出现烧灼或刀割样疼痛,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症状加重。颈部发僵活动受限,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睡觉时患肢受压后易出现酸胀、麻木等症状。

    c. 体征:颈部活动受限,在病损颈椎旁,头夹肌、斜方肌上部纤维、冈下肌、提肩胛肌、肩胛骨内上角等处有明显压痛,颈神经根受到刺激时,其远端部位表面皮肤有疼痛过敏感,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d. X线检查: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消失或反常弯曲,椎间孔变窄,椎体前或后缘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联合处有增生,椎间孔变小等。

    1.2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针刺:选用3至5寸长不锈钢针,皮肤常规消毒,在颈部的患侧,从第一颈椎棘突部位进针沿皮刺透至第七颈椎棘突部位,留针30分钟至1个小时。最后取阿是穴(颈椎病位之棘突部位),在颈椎病位之棘突处进针,此针感达到麻木、放电样感,向头及背部、腰部及患侧的上肢放射时,立即起针,不留针。

    手法:第一步:患者正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用双手拇指指腹交替在两侧颈部肌肉群及患侧上部、背肩部做回旋揉捻,弹拨3至5分钟;第二步:利用冯氏颈椎定点旋转法:病人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颈部旋转受限,主动旋至最大角度,医者一手拇指顶推病位之棘突,余四指扶持颈部,另手掌心对准下颏,五指握住下颌骨或者医生前臂掌面紧贴下颏体,掌心抱住后颈部。施术时抱头之手向上牵提和向受限侧旋转头颅,与此同时另一手拇指向颈前方轻微顶推棘突高隆处,多可出现响声及拇指下有滑动感,嘱病人头颈部回中立位,手法完毕,每次相隔三天。

    1.3典型病例

    葛某某,42岁,干部。主诉:3年来颈部经常落枕,活动不利,颈肩部疼痛,发现每遇天寒、阴雨时加重,并伴有左上肢及手麻木。左手持物时有坠地现象,并头晕恶心,头皮发痛麻木。检查:颈部活动受限,活动时颈痛,左侧颈部僵硬,第四至第七颈椎左侧椎旁压痛明显。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X线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第五、六颈椎间孔变窄,第四至七椎体后缘有轻度骨质增生;正位片第四至六颈椎钩椎关节变尖,尤以第五颈椎明显。临床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经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三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临床治愈。

    2体会

    颈部沿皮刺法,是笔者在临床治疗颈椎病行之有效的一种针法。有缓解肌肉痉挛、疏通筋络,促进血运和营养代谢,止痛去麻,恢复内外平衡之功。

    在施行冯氏定位转旋方法时必须准确、稳当、轻柔,切忌暴力、猛力以免发生意外。

    治疗后,嘱病人经常活动颈部,强迫体位的病人,每天作3至4次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勿睡高枕,调整枕头与肩平齐,约10~15公分高低,预防颈椎外伤,以巩固疗效。, 百拇医药(张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