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76986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8期
     【摘要】 回顾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认为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四个方面,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主,专方专药、针刺和耳穴疗法亦显现一定的优势。中医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多、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失眠症;中医药;研究;综述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持续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求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类疾病[1]。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则彻夜不眠,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现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黄帝内经》又称“不得卧”、“目不暝”。 失眠症的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创立的“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认为如因邪客或脏虚致营卫之气不循常度,阳盛不得入于阴或阴虚不能纳阳,则阴阳失交而为不寐。后世医家又在脏腑藏神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心主神明理论”和“脑主神明理论”。

    纵观历代医家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不离以下四个方面:①情志所伤;②饮食不节;③病后及年迈;④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位主要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刘福友[2]认为失眠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失眠多由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魂不入肝,阳不入阴所导致;而气结不舒,郁久化热,火扰心神,心神不宁是发生或加重失眠的重要因素;气滞日久,血运不畅,瘀血阻滞;气血不能上奉养心而心神失养,致睡眠愈发加重。王翘楚[3]认为当前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因素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