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76674
中药加按摩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郑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129KB,1页)。

     腹部术后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无排气排便,中医认为,这些现象应属虚中夹实证,术中伤气耗血,形成虚的一面,但其主要表现为胀、痛,气滞则胀,不通则痛,则又有实的一面,故虚中夹实,实中有虚,不同于实热糟粕内结而形成的阳明腑实证。我们尝试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观察对象

    腹部术后病人137例,为1998年6月~2003年6月在协作单位:枣庄市立医院住院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1]制定手术后肠麻痹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抽样,对比齐同的原则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男32例,女37例;年龄16~76岁,平均46.0±2.3岁;行胃大部切除术15例,胆系手术24例,阑尾切除术21例,其它腹部手术9例。对照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16~75岁,平均44.6±3.1岁;行胃大部切除术14例,胆系手术24例,阑尾切除术21例,其它腹部手术9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上均衡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通腑散(甘遂、大黄、冰片按5:3:2比例,由本院制备)上述药物10g用75%酒精调匀后加麝香0.1g敷脐,每日一次,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当出现酸、麻、困胀感后轻揉5~l0min,同时指压穴位合谷、内关、足三里双侧各1~2 min,至排便后停用,其它均按手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只按术后常规处理。

    2效应指标

    2.1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2.1.1观察指标

    2.1.1.1肠鸣音恢复时间两组病人均于术后4小时开始腹部听诊,每30分钟1次,每次3分钟,记录肠鸣恢复的最早时间及程度(肠鸣音音调、频率等)。

    2.1.1.2肛门排气时间由患者记录术后肛门最早排气时间并报告医师。

    2.1.1.3排便时间 由患者记录术后最早排便时间及排出物性状并报告医师。

    2.1.1.4进食情况 每天三餐时间询问病人食欲情况食时间,并记录首次进食时间。

    2.2疗效判定校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通腑散敷脐的临床试验结果制定。

    临床痊愈:首次服药后24小时内肛门出现排便排气,腹胀症状体征消失,食欲正常,无恶心呕吐及发热现象。

    有效:首次服药后24小时内肛门出现排便排气,仍有轻度腹胀,或无腹痛,时有轻微恶心及呕吐现象。

    显效:首次服药后24小时内肛门出现排便排气,腹胀腹痛基本消失,偶而出现轻度恶心症状,饮食尚可。无效:首次服药后肛门未出现排便排气,腹胀症状、体征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3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和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胃肠减压时间和术后静脉输液总量均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见附表。治疗组无发现用药敷脐所致的任何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

    4讨论

    施行腹部手术时,消化器官的切除、重建和改路,以及手术对机体的打击和麻醉等原因,常引起术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胃肠功能紊乱及肠麻痹,在胃肠道,胰腺及腹膜后脏器手术后,病人的胃肠活动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麻痹期、不规则蠕动期。

    腹部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操作和原发病的影响,临床上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痛、胀、吐、闭等类似中医所述的阴阳腑实证候。根据祖国医学“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之说和脐疗及穴位的经络脏腑相关学说,脐疗法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物理性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3]。它具有治法独特,方法简便,施行安全,疗效可靠,应用广泛的特点[4]。脐疗是外治用药途径的精髓所在,基本原理是《内经》“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内外不相及则治主病”之旨。因此我们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即用通腑散敷脐,方以甘遂,取其峻下为主药,辅以大黄通腑泻下,增强肠蠕动,借麝香芳香透窍、冰片之渗透,共同作用神阙穴,深入肠内,使腑气得通,诸症即除,手法刺激足三里、内关、合谷穴可促进胃肠蠕动排空,有利于防止术后粘连。腹部术后即用,既防且治。由于手法较内服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2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