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075857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9期
     【摘要】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诊断明确的116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患者好转62例,死亡54例。结论 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后的急性脑血管扩张、广泛的脑水肿、脑缺血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措施包括大剂量激素、冬眠亚低温、脱水及手术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弥漫性脑肿胀;发病机制;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肿胀(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cute brain swelling,SCIABS)是指严重颅脑外伤数小时后(一般4-14h,可早至20-30分钟)一侧或双侧脑组织广泛性肿胀,常呈持续深度意识障碍,并进行性恶性发展,临床报道病死率超过80%,是重型颅脑损伤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诊断明确的116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本组SCIABS病人116例,男72例,女44例;年龄5-72岁。其中车祸伤76例,跌伤16例,高处坠落伤14例,打击伤10例,。GCS评分:3分12例,4分20例,5分14例,6分10例,7分22例,8-12分38例。均在伤后6h行颅脑CT,表现为:1)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脑池和第三、四脑室消失,脑密度无增高6例;2)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脑池、脑室缩小,脑密度增高46例;合并颅内小血肿或脑挫裂伤18例;3)单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患侧脑室额角消失,中线移位,肿胀侧CT值低于对侧8例,合并薄层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10例;4)单侧大脑半球肿胀,脑室额角消失,中线轻度移位,患侧CT值不低于对侧18例,合并薄层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10例;结果:保守治疗96例,死亡49例。行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20例,死亡5例。

    2讨论

    脑外伤后脑肿胀的发生机制:SCIABS是一类较严重的脑组织损伤,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由交通事故及高空坠落导致的SCIABS病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生机制,系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1)血管因素尤其是脑的微循环障碍。早期可有广泛的脑血管痉挛、扭曲、断裂等,严重者可致大脑半球梗死[2]。2)细胞毒性因素,伤后超早期在细胞膜完整的情况下既有钾、钠等离子内流,钙离子代谢异常,促使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3)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受损,外力使桥脑蓝斑核、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及下丘脑血管运动中枢损害,导致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形成脑肿胀[3]。
, http://www.100md.com
    3诊断

    SCIABS的诊断主要依靠颅脑CT扫描,常见影像学表现有:1)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脑池对称性缩小或消失,中线无移位;2)一侧大脑半球肿胀,同侧脑池、脑室缩小,中线结构不同程度移位;3)两者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及硬膜外、硬膜下血肿,但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明显与血肿大小不符合;4)受累的脑白质CT值可低于、高于或等于正常[4]〔。

    4治疗

    1)现场急救:接诊患者时,应尽快了解其全身情况,有无合并伤和休克。对严重威胁生命的合并伤应同时积极治疗,有休克者,应先积极抗休克治疗。2)手术治疗:SCIABS合并颅内血肿、脑肿胀、常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发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应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灶,迅速解除脑受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是常见和棘手的问题,使用过度换气、加强脱水和提高胶体渗透压,控制动脉收缩压以缓解脑血管的急性扩张是最直接和有效地措施,但血压控制时间不能过长,以免脑缺血发生;若不能见效,考虑对侧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检查易发生迟发性血肿的部位,清除血肿后再处理脑膨出。只有当上述措施无效后,才考虑行脑叶切除术。3)非手术治疗:对不宜手术治疗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除了脱水剂、大剂量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高压氧等外,还包括:(1)积极防治并发症,如防止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发生,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及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2)脑保护措施的使用:实验证明亚低温能降低脑细胞氧耗量,减少神经细胞钙内流,阻断钙超载,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3)生命体征的监护: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脉搏等异常变化,可造成二次脑损伤,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患者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颅内压等进行选择性多项监护,不仅有助于把握病情进展,对判断患者预后也有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总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预后差,死亡率与残废率很高,目前对其认识还不足,我们在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病例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决定手术与否,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Ghajar J. Traumatic brain injury.Lancet,2000,356(9233):923-929.

    [2]郑文及,魏群,秦家振,等.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脑室脑池改变。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20(2):6-8.

    [3]董吉荣、江基尧,朱诚,等.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防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15(1):4-6.

    [4]吴恩荣.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2001,23(5):257-260, http://www.100md.com(邢树员 芦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