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075621
高血压脑出血的辩证施护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9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52例住院患者均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辨证施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辨证施护;体会

    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见症多端,与自然界善行数变的风邪特征相似,故名“中风”。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通过辩证施护,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和减轻致残率,促进早日康复。我院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52例,现就其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2例脑出血患者中,女16例,男36例;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82岁;平均住院46天。结果治愈5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32例能独立行走,14例能借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

    2病因

    本病之发生虽较突然,但其形成却是一个较长的渐进的过程。与中风相关的因素有:1)情志因素:临床上可见性格急躁者或抑郁者症状表现重,用药见效慢;情绪乐观者则症状表现轻,用药起效快。而且当情志异常时症状明显加重。2)遗传因素。3)饮食习惯因素:偏嗜肥腻、烟、酒为中风的重要原因之一。4)劳逸因素:工作繁忙、生活少有规律者为中风的成因之一。5)肥胖因素。6)大便秘结因素。另外,与季节也有关系:冬春季节发病者较多。中风病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外因相互影响。

    3辩证施护

    3.1先兆期首先应对年龄在40岁以上,时有眩晕、肢体麻木、短暂语言不利,或发生过小中风者,引起高度重视。中风先兆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防止中风的发生。此期护理应同时对饮食、起居、情绪等做相应调整,改变不良习惯,注意科学养生,以预防中风病的发生。(1)证候:眩晕、头痛、烦躁易怒,失眠或五心烦热,肢体麻木或有小中风症状,舌红,苔少或有薄黄苔,脉细数。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宜滋阴平肝潜阳。(2)证候: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有小中风发生,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属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临床又有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并见等类型。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气虚者,补气活血;兼阴亏者,活血滋阴;兼瘀痰者,痰瘀同治。

    3.2中经络在中经络各型中,以气虚血瘀者较多见,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和痰热腑实在急性期较多。其重证者,内风萌动上越之势较难平息,常在第1周内病情逐渐恶化,终成中脏腑之证。中经络常因情志不畅而引发,也可因情志所激而加重,故护理中需注意调畅患者情志,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此期均有程度不同的瘀、痰存在,故告知患者中药宜长期服用,效果更佳。(1)证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质红或兼绛,苔薄黄,脉弦长有力。属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宜平肝息风,滋阴潜阳。(2)证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质黯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无力。属气虚血瘀,脑脉不通。宜益气活血通络。(3)证候:半身不遂,头晕目眩,指趾麻木,口舌歪斜,体丰舌胖,舌质黯红,苔薄白而腻,脉弦滑。属风痰相阻,痰瘀滞络。宜活血涤痰,息风通络。(4)证候:半身不遂,偏体麻木,口眼歪斜,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数。属阴虚风动,阳亢血瘀。宜育阴息风,潜阳化瘀。

    3.3中脏腑此期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正气败亡,阴阳决离的可能,必须辨证准确,救治及时。结合运用中西医各种治疗措施。护理上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执行医嘱,必要时做好手术准备。(1)闭证共同的证候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除上述表现外,兼见颜面潮红,呼吸短粗,躁动不安,唇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属阳闭。宜辛凉开窍,清肝息风。兼见面白唇黯,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沉缓。属阴闭。宜辛温开窍,祛痰息风。(2)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鼻鼾息微,二便失禁,肢体软瘫,脉微欲绝。属脱证。宜益气回阳,扶正固脱。(3)闭脱并见即闭证与脱证的症状同时出现,但有主次和兼夹的不同。闭脱二证还可以互相转化,闭转脱为病情加重,脱转闭为病情转轻。

    3.4恢复期本病转入恢复期后,多以瘀、虚表现为主,需注意饮食的调节,及适当的功能锻炼,结合针灸、理疗及高压氧舱治疗。此期为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段,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循序渐进,坚持锻炼。(1)证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常自汗出,纳差,便溏,患肢肿胀,舌质黯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无力。此证为中经络常见证候。属气虚血瘀。宜益气活血通络。(2)证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稍歪斜,语言不利,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少苔或无苔,或有瘀点瘀丝,脉弦细或有数象。属阴虚血瘀。宜育阴活血通络。

    3.5后遗症期患病半年以上,恢复极为缓慢或不再恢复,即进入后遗症期。患者可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力、痴呆抽搐、遗尿等,此期以虚、瘀、痰为主,而虚益甚,瘀更重,痰更顽,变化较慢,取效较难。也有患者可虚与痰、瘀相兼为病,也有的患者数年之内复发中风,成为不治之症。应指导出院患者树立信心,坚持长期服药,并辅以气功、按摩、足疗等综合治疗,注意生活起居,调理饮食,畅调情志,可望逐渐有所恢复。

    4体会

    通过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中医特色的护理程序[1],制订以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为主导的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地落实于病人,针对疾病的不同时期,调整护理的侧重点,根据不同证侯,做好服药指导,调节饮食、生活起居,指导康复训练,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 颖.护理程序与中医护理[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66.

    作者简介:徐锡明,女, (1974-),江苏无锡,本科在读,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工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