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92757
丹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彭颖静
第1页

    参见附件(1094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心律失常指标均有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及动态心电图指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心绞痛;不稳定;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症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包括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休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变异性心绞痛。UAP患者病情常难以预料,极易恶化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预后有重要意义。丹红注射液是中药丹参及红花精制而成的植物药复方制剂,本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UAP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50例,以上病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确诊(ST段压低≥0.1 mV)。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0.6岁,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5例,陈旧心梗4例,高脂血症7例;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1.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陈旧心梗5例,高血脂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和心电图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毫升,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点,每日一次,疗程14天。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心绞痛判定标准: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上所修订的标准[1]。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较大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

    2.2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对于两组疗效的对比进行X2检验,对于两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的指标进行t检验。

    2.3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见表1。经过治疗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指标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比较(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多由正气亏虚、痰浊、气滞、寒凝等所致心脉淤阻。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冠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液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2]。

    丹红注射液是由从丹参和红花提取的主要药效成分构成。其中,丹参具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反射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黏度等作用。丹参还具有肝素样作用,且比肝素更安全,因此,能够促进受损的血管内皮

    细胞修复,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红花含有红花黄色素、红花醌甙、红花素、新红花甙等有效成分,被称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具有阻止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增加梗死区域血供、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因而,丹红注射液能迅速缓解胸闷、气短、心悸、心绞痛等症状,亦能改善动态心电图指标。本研究通过观察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提示,丹红注射液对治疗UAP

    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