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092687
逆“腹式呼吸”状态下针刺全息“胃穴”治疗呃逆240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0期
     临床上逆“腹式呼吸”状态下针刺全息“胃穴”治疗呃逆,目前还未见报道。笔者自2001年至今,用此法治疗240例呃逆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40例中,男162例,女7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的7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9天;胃寒型90例,胃火型66例,痰气交阻型30例,脾肾阳虚型36例,胃阴不足型18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方法全息“胃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病人平直仰卧与床上。取左侧穴时术者用左手托着患者左手,患者左手肌肉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cm ,术者用右手拇指尖在患者左手全息“胃穴”上及其周围按压,并略带以第2掌骨长轴为轴的逆时针方向旋转30°角的揉的动作。按压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询问其感觉,探询其压痛点(即明显的酸、麻、胀、重、痛的感觉处);取右侧穴,术者用右手托患者右手,用左手拇指尖以第2掌骨长轴为轴作顺时针按压,寻找其压痛点。如有压痛点,可正在压痛点上施术,如无压痛点,可正在全息“胃穴”上施术。
, 百拇医药
    2.2操作 令患者平静调息,进入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的状态。做时缓慢均匀有力,吸气和呼气末屏气4秒,时间20分钟。然后在全息“胃穴”上用28号2寸毫针对准穴位,垂直快速刺入,进针后施以提插捻转,实泄虚补之法,得气后即令患者随吸气意念膈胃之位,再随呼气慢慢地从胃府沿两侧足阳明胃经下行到气冲穴,再沿两侧冲脉下行到足底涌泉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其间双手同时行两侧针2次。每天针1次,6次为1个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治疗1-6次呃逆消失而1周无发作者为治愈;治疗1个疗程呃逆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者为有效;治疗1个疗程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者为无效。

    3.2治疗结果240例患者中,痊愈192例,好转3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2.5%。

    4典型病例
, 百拇医药
    曹××男,68岁,工人。2008年12月12日就诊。

    患者自述12月5日感冒后诱发呃逆,曾服中西药5天无效。现呃逆不止8天,声短频有力,发作时伸颈仰头,面赤,口略渴,烦躁,便干,苔腻略黄,脉滑数。诊断为呃逆(胃火型)。经探寻双全息“胃穴”有压痛,治疗操作步骤同上,5分钟后病人呃逆即止,治疗1次而愈,1周后亦未复发。

    5体会

    本疗法对全息“胃穴”上有压痛反映的、病程短的效果很好。对病程较长和顽固性呃逆要根据辨证加配其它腧穴,或在其所选穴上加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穴位注射方可取良效。

    逆“腹式呼吸”时,病人膈肌上下同时受力,可使膈肌舒张抑制其痉挛,同时病人呼吸变得轻慢,肺通气减少,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抑制呼吸中枢,从而抑制膈肌运动而起解痉止呃之效。

    从穴位定位上讲,全息“胃穴”与合谷穴是相同的,而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原穴,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其脉气相连相通,针刺全息“胃穴”可调节胃经经气,疏理气机,肃降肺气,而呃逆的发生主要是胃气上冲,肺失肃降,扰动膈喉而致。根据人体信息科学理论,全息“胃穴”恰恰是胃及其平面组织器官在生理学与病理学上相关的位点,所以针刺全息“胃穴”可直接调节胃的气机,而起止呃良效。而针刺时,配合患者意念胃腑→胃经→气冲→冲脉→涌泉,更可平抑胃之气而使疗效提高。, 百拇医药(朱广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