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89471
刺络拔罐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申洪
第1页

    参见附件(1119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86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前者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热敷的方法治疗,后者用局部关节囊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结果: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后JOY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中医组JOY评分高于西医组( 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中药热敷的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刺络拔罐;中药热敷;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观察用中医刺络拔罐的方法治疗本病,效果较满意,现将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于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1], ②肩关节本身还有一定范围的活动度,一般外展为45-75度,后伸10-30度,外旋30度,下举110度③年龄30—60岁。排除标准:①风湿免疫疾病患者②患有其他引起上肢活动障碍的骨性关节病者③脑血管病后遗症引起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患者。④颈椎病I致肩臂疼痛者。

    本组纳入8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67例,年龄33—60(48.5±7.4)岁。病程3个月—3年(8.6±2.3)月。左侧肩42例,右侧肩44例。

    1.2分组及治疗: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44例,男9例女35例,年龄(47.7±6.3)岁,病程(8.2±1.9)月,左侧肩22例,右侧肩22例。西医组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48.7±9.2)岁,病程(8.7±2.2)月,左侧肩20例,右侧肩22例。中医组给予刺络拔罐疗法:在患肩的肩井穴、天宗穴、肩髎穴和阿是穴处用1.5寸针灸针快速针刺,提插至有胀感后迅速出针,用5号玻璃火罐拔罐,局部留罐15分钟。每周刺络拔罐2至3次,以10次为一疗程。同时配合睡前中药热敷。方药:桑枝15克,片姜黄15克,忍冬藤15克,补骨脂15克,络石藤15克,两面针15克,细辛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加水浓煎后取药汁热敷患肩,每晚睡前热敷一次,连续10次。西医组给予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每个注射点4—5 ml,1次/周,3—5次为一个疗程。两组均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用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利用肩关节测角器分别测量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的ROM。并采用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评价:定日常生活活动为10分,能完成1项动作记1分。

    疗效评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前屈> 150°,外展> 120°,后伸> 45°,内旋/外旋 > 60°;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前屈120~> 150°,外展90~> 120°,后伸30~> 45°,内旋/外旋 45~ > 60°;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ROM 较治疗前增大,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11.0进行处理。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后JOY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中医组JOY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两组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3讨论

    目前治疗肩周炎西医没有特效的方法。本研究中,中医组44例患者采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热敷的方法治疗,VAS评分确有降低,JOY评分升高,总有效率达到88.64%,且治疗后JOY评分高于西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提示刺络拔罐的疗法确实有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作用,疗效优于局部注射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湿气痹阻于经络,经络不通故而疼痛,关节活动障碍,难以屈伸。针刺肩井穴、天宗穴、肩髎穴和阿是穴,然后加以火罐,发散风寒湿邪,调和经络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中药热敷局部有祛风散寒止痛的效果。有研究认为针刺配合火罐有抑制局部白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