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3期
编号:12109364
浅谈对肥胖症的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3期
     【摘要】肥胖是由于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水谷运化不畅,膏脂大量堆积,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昏身重、体倦嗜卧、少气懒言等症状的一类病症。本文主要探讨它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关键词】肥胖;病因;病机

    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西医学认为遗传因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少而多食为肥胖的原因。【1】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 ?大于等于25者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具有内分泌失调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肥胖是一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疾病反应。现代社会由于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等导致的心理压力,使肥胖病发生有明显增加趋势,它是一种营养过剩的病名,不仅有体态上的异常表现,还有软弱无力,动作迟缓,怕热多汗及动则气喘、心悸等症状,且多伴有血糖、血脂等代谢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常并发或加重糖尿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WHO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肥胖症患者正在以每五年增长一倍的趋势日益增多,目前全球至少有肥胖者25亿多。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数据汇总分析表明我国成人超重者为24.4%,肥胖者占3.01%,超重与肥胖之比为8:1【2】,其增长的潜在速度将是很快的。
, 百拇医药
    中医对肥胖症的认识较早,对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中有“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 》中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上溢, 转为消渴”。说明病因是膏梁厚味, 贪于摄取。《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不但指出血痹成因是由于养尊处优, 多逸少劳, 而且揭示“肌肤盛”与“骨弱”的矛盾关系, 其本质是形体有余, 筋骨脆弱, 气血不运。朱丹溪更认识到肥胖可致不孕,其谓“若是肥盛之人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亦很早认识到肥胖容易引起消渴、中风、胸痹、心痛等病症,【3】甚至影响人的寿命。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过食肥甘、脏腑失调、疏于劳作、七情过度、久病正虚、年老体衰是肥胖的主要诱因,肾气虚衰,脾虚健运,湿浊内聚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肥胖的病性是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以脾肾气虚为主,可兼见心肺气虚及肝胆疏泄失调;其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兼有水湿、淤血、气滞等。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但与肾气虚衰关系密切,亦与肝胆及肺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主要是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脾不能健运,土虚木乘,而成痰湿。经久痰湿积聚肌肉,经气不运而发肥胖。久病及肾,形成脾肾两虚之症。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兼因中年以后脾气益衰,不能散布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停聚肌肤,人体臃肿不实。过食肥甘厚味,湿热熏蒸,炼液为痰,痰浊膏脂淤积,致使形体肥胖,故有肥人多痰湿之说。肝郁日久,疏泄不利,气机不畅,精微物质不能布达,淤积成膏脂,聚集体内,停于肌肤而发为肥胖症。
, 百拇医药
    本病病变过程中常发生病机转化,一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如食欲亢进,过食肥甘,湿浊积聚体内,化为膏脂,湿浊化热,胃热滞脾,形成肥胖,但长期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致脾虚不运,甚至脾病及肾,导致脾肾两虚,从而由实证转为虚证;而脾虚日久,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或土壅木郁,肝失疏泄,气滞血淤,或脾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可致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阻滞于经络,使肥胖加重,从而由虚证转为实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二是各种病理产物之间也可发生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痰湿内停日久,阻滞气血运行,可致气滞或血瘀。而气滞、痰湿、淤血日久,常可化热,而成郁热,痰热、湿热、淤热。三是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它病。《内经》中已经认识到肥胖与消瘅等病症有关,极度肥胖者,常易合并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症等。

    肥胖的病机为脾虚痰湿偏盛,故其治疗当遵照“虚者补之,实者泄之”原则。临床上常用的补法为健脾益气,以祛水湿,截痰源,助消导,祛瘀滞而治肥胖。若肥胖日久,脾病及肾又当益气补肾,温化水湿为治。常用的泄法有化湿、利水、祛痰、通腑、消导法,以祛除体内停聚的湿浊、痰热及多余膏脂,从而减轻体重。临床分为胃热滞脾、痰湿内盛、脾虚不运、脾肾阳虚四型,【3】治疗时当分型论治。脾肾阳虚型肥胖多兼见合并症,如胸痹、消渴、眩晕等,遣方用药时要参照相关疾病辩证施治。
, 百拇医药
    肥胖日久会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且一旦形成本病,治疗一般不易。故对本病应采取积极干预的措施,并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地干预措施分为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饮食干预包括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选择食物,减少食物摄入量等。饮食须清淡,避免过食肥甘滋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的食物,进食蛋白质、糖、脂肪等须适量。如条件允许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药膳疗法。在进行饮食干预的同时,适量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如选择散步、慢跑、骑车、爬楼等或做适当的家务劳动,以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且能有效预防肥胖。但要注意的是,运动时不可过急、过力,贵在坚持,不要突然中断。减肥要循序渐进,逐渐使体重减轻,如已接近正常体重,不宜骤减,以免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凌锡森,王行宽,陈大舜.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24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3]方朝晖,陈小雯,内分泌病中医临床精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14-215

    [4]瞿佐发,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研究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1):63-64, 百拇医药(高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