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108378
下肢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廖志兰
第1页

    参见附件(1258KB,1页)。

     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 deep-ven thrombosis,以下简称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99例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科2001年4月~2002年2月下肢骨科手术后99例,男67例,女32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2岁。详见表l。

    1.2护理原则方法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传;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保持引流通畅;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采用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肠溶阿斯匹林50mg口服,老年人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缓慢滴注,以防发生肺水肿。

    2结果

    1例患者术后3d有小腿肿胀、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5例足背屈时有腓肠肌疼痛及腓肠肌压痛伴活动受限。因此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护理体会

    DVT的三大因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本组20例均属高龄患者,术前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因为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使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使下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导致血流滞缓。此外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止血带的作用、下肢过度旋转和牵拉使邻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机率大大增加,针对上述发病原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3.1关于术前评估和高危人群宣教工作 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的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DVT。护士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对高危人群,术前预防DVT的护理措施有:①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重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②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③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如用力足背伸跖屈收缩小腿肌肉,用力伸膝及收缩股四头肌、伸屈髋、膝,被动按摩等。

    3.2关于术后促进静脉回流和保持引流通畅问题

    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在术侧肢体下方垫入适当厚度的软枕,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并保证每天2次将肢体放平。人工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胫腓骨骨折术后常放置伤口引流管,负压引流积血积液,引流管于术后24~72h拆除。若引流不畅易致局部血肿,不仅增加了感染机会,也使血肿下血管受压,使血流变缓。本组1例术后4小时切口渗血较多,伤口内积血积液,局部皮肤张力增高,经疏通引流,增加换药次数后痊愈。引起引流不畅的主要原因有:连接引流管的延长管过长或扭曲,引流管受肢体压迫或折叠;血块阻塞;引流袋过满导致负压吸引效果降低;负压引流器漏气失去引流作用;翻身时引流管滑脱等。因此,必须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保持有效引流。引流液过少而患者主诉局部胀痛时应考虑引流不畅,须及时查找原因,引流液过多时应及时更换负压引流器以保证引流效果。延长管长度应适宜并妥善固定,负压引流器应低于伤口40~60cm。

    3.4早期积极活动和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DVT。术后定时更换体位,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有利于静脉回流。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以及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护士应因人而异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

    3.5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

    本科采用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肠溶阿斯匹林50mg口服,老年人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缓慢滴注,以防发生肺水肿。因手术创伤大,且应用抗凝剂,故术后24h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情况,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时间测定。

    下肢骨科手术后发生DVT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分析本组发生的6例,除1例术前有下肢静脉手术史外,其余例均为高龄且伴有糖尿病史。有报道全髋转换术后1周内进行双下肢静脉造影,DVT的发生率为16%,但临床并没有觉察到DVT的发生。这可能是术后病人下肢疼痛、肿胀,掩盖了下肢DVT的症状。如此高的亚临床DVT发生率,告诫我们预防DVT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