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10827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王志刚
第1页

    参见附件(1012KB,1页)。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总有效率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程短、效果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r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阐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肠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具有病情顽固,症状反复,极易复发的特点。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65例对比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5例,男52例,女13例;年龄18~60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西药治疗组65例,男50例,女15例;年龄18~56岁;病程1~5年10例,平均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考《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的确定诊断标准;持续性或反复发作黏液血便或有过去史。内窥镜检查;肠黏膜粗糙或黏膜表而呈小颗粒状变化,伴脆弱而出血,附着有黏血脓性的分泌物;有多发性糜烂、溃疡或假性息肉。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喧啶4g/天,分4次口服。

    2.2治疗组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100mg,每日4次,同时服用自拟药方:组方;黄苏15g,槟榔20g,蒲公英30g,地榆20g,槐花30g,赤芍20g,土茯苓30g,白头翁30g,白及15g。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约300ml,分2次早、晚各温服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疗效标准参考《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等检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明显好转,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无效;临床症状和结肠镜检查,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2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感染、情绪、精神、饮食、过敏等因素相关。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血凝滞,壅而生脓,腑气传导逆乱,故见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等症,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同治,药方治以清热祛湿,解毒敛疮,调气行血。蒲公英、自头翁清热解毒凉血;赤芍清热活血凉血祛淤;白及消肿生肌,收敛止血,促进溃疡愈合;黄苏祛除肠道的湿热;槐花凉血止血敛疮;土茯苓解毒,祛湿浊;槟榔燥湿行气;诸药合用,发挥各自特长,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并避免长期服药的种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见效快,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可供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284- 285, 289.

    [2] 吴沛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1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