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107232
节细胞神经瘤CT与病理对照分析(附11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姜羽
第1页

    参见附件(2206KB,2页)。

     【摘要】目的 通过CT与病理对照分析,探讨CT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诊断价值,以提高CT对该病定性准确率。 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6月—2006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节细胞神经瘤病例总计11例,并对其CT影像、CT诊断回顾性性分析、总结。 结果11例患者中,CT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者仅5例,误诊6例。 结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无特异性症状,CT缺乏特征性表现,误诊率较高。根据肿瘤好发部位、病变密度、钙化及增强后表现,认真、细致观察,可提高该病定性准确率。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肿瘤;CT病理学

    节细胞神经瘤(又称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罕见,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多发生于脊柱旁交感神经丛,尤其是腹膜后区(32%~52%)及后纵隔(39%~43%) [1l,腹膜后及后纵隔是最常见的两个好发部位,单发者常见。可见于4-70岁患者,多见于小儿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1月—49岁,中位年龄15岁。临床主要表现胸痛、胸闷3例,腹泻1例,高血压者1例,脊柱侧弯1例,其余均无任何症状。

    1.2 CT检查全部患者均采用SOMATOM Emotion 16螺旋CT行平扫+增强检查。扫描范围包括病变整个区域,均采用仰卧位扫描,扫描层厚2mm,重建层厚5mm。增强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剂量、用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执行,注射速率2-3.5ml/s。

    1.3病理检查病理标本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进行免疫组化分析。

    1.4对照分析11例患者CT影像由2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独立观察分析,要点主要包括: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变密度、钙化有无、强化程度等。并进一步将其CT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分析(具体见下表)。

    统计表:

    2结果

    2.1CT表现

    病变部位:位于后纵隔者3例,腹膜后者3例,肾上腺者4例(左、右各2例),胸腔者1例;病变形态:全部病例均为圆形、类圆形肿块;病变大小:最小者直径约为3.0cm,最大者直径约为11.0cm;病变密度:实性密度者6例,囊性者5例,其中3例病灶边缘及内部可见点状多发钙化,2例病变内可见线样不完全分隔;强化程度:均匀强化者8例,强化不均者3例,轻、中度强化者6例,强化不明显者4例,明显强化者1例。

    2.2术后病理

    大体所见:6例为实性肿块,5例为囊性占位,肿块包膜完整,切面淡黄、粉白或灰白,质地软,3例见钙化,5例见大量粘液样区,3例见大量脂肪样区。镜下所见: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可见神经节细胞。

    2.3CT与病理对照

    与病理结果符合者5例,误诊者6例。误诊疾病主要包括:腺瘤、支气管囊肿、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等。值得说明的是其中1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腹膜后发现肿物,囊性密度,CT诊断时倾向于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因其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腹膜后区亦为肿瘤较易转移部位,故不排除转移之可能,虽最终病理结果除外转移,但笔者认为放射科医师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应紧密结合临床、病史等相关资料,认真、仔细观察,科学、谨慎的进行影像诊断还是十分必要的。

    3讨论

    节细胞神经瘤属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较罕见,其生长缓慢,多发生于脊柱旁交感神经丛,尤其是腹膜后区(32%~52%)及后纵隔(39%~43%),其为该病最好发两个部位,本组病例在发病部位上与文献报道较为相符。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4-70岁者均可见,但以40岁以下者居多[2l,本组病例中,仅1例年龄超过40岁(49岁),15岁以下儿童、小儿者6例,占比较大,值得注意。在CT上病灶密度较肌肉低,但高于一般囊性病变,其内钙化特点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3.4l,但钙化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笔者认为病灶内钙化或为良性表现之一,亦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之一,本组见钙化者3例,多为多发斑点状钙化,分布无规律。由于肿瘤内血管含量较少,为少血供肿瘤[5l ,增强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国内有学者认为强化程度越高恶性度越高[6l ,本组中1例(患儿年龄11月)强化明显且不均性,术后病理证实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节细胞神经瘤主要特点包括: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好发于腹膜后或后纵隔;儿童及小儿较为多见;囊性或实性密度,但密度一般低于肌肉;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病变强化不明显。临床实践中,常因本病罕见,临床无特异性,CT特征性表现少而误诊率较高,最终诊断尚须依赖术后病理。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图像分辨率的明显提高,影像后处理功能的逐步强大,加之影像工作者对本病认识的提高,相信今后对该病的CT诊断准确率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lchikawa T,Ohtomo K,Araki T,et a1.Oanglioneuroma:CTand MR features[J].Br J Radiol.1996,691114—121.

    [2]李文政。彭光春,王润文.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651--654.

    [3]Oral P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