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134408
腹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米建平 余焯燊
第1页

    参见附件(2176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火针结合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腹针治疗。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第一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结束后温灸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结束时,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研究。

    【关键词】 腹针;痤疮

    痤疮是一种与性腺内分泌功能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着人的美容和身心健康。痤疮患者容易发生情绪低落,焦虑和愤怒,潜在地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运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1]~[4]。囊肿型痤疮以毛囊皮脂腺的正常结构被破坏为基础,形成波动性囊壁,易留下永久性瘢痕[5]。临床上虽然有大量的方法能够治愈痤疮,但是对于反复发作的囊肿型痤疮,却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 学习、工作压力增大,以及饮食习惯改变,痤疮发病有逐年增多、日趋严重的势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美的要求不断提升,面部痤疮以及痤疮遗留的色素、疤痕,严重影响容姿,甚至危及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60例均来自针灸科、二沙传统疗法科门诊,确诊为囊肿型痤疮,并符合下述诊断标准及病例纳入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3~32岁,平均(22.31±4.316)岁;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30岁,平均(25.27±3.104)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痤疮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制定标准如下: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以囊肿为主,伴有皮脂溢出且呈慢性经过。

    ②囊肿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遵照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制定标准如下:为含液体或半圆体的囊性损害,呈球形或卵圆形,触之有弹性感。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诊断标准,见囊肿者;②年龄16~45岁;③停止使用与本疾病治疗有关的内服外用药及其他治疗方法;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过敏体质或瘢痕体质者;②畏针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合并有糖尿病、血友病者;⑤有肝、肾、心损害,影响药物在体内代谢者;⑥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案

    2.1 基础治疗方案:所有纳入病例均给予火针、穴位注射基础治疗。

    a)火针:选取痤疮皮损部位。

    治疗方法:暴露面部皮损部位,痤疮中心部位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将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35mm×25),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垂直快速点刺皮损,每次选取3~6个部位,每个皮损点刺1~3次为宜,深度尽量控制在3mm以内。火针点刺后稍加挤压,将痤疮中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干净为止。

    b)穴位注射:穴位选取足三里、曲池交替。

    治疗方法:抽取丹参注射液2ml,选指定穴位,将穴位皮肤消毒后,按肌肉注射的方法,垂直进入穴位,提插“得气”,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拔针后按压片刻,同法注射对侧穴位。

    2.2 腹针治疗组方案(腹针取穴及操作):

    a)针具:采用薄氏腹针,规格为0.22mm毫针,长短视病人肥瘦而选择30mm或50mm毫针。

    b)取穴:中脘、下脘、关元、气海、滑肉门(双)、外陵(双)、天枢(双)、上风湿点(双)。治疗方法:按照腹针疗法要求精确选取穴位,针刺穴位按照由上至下、由里至外的顺序,其中中脘、下脘、关元、气海深刺,滑肉门、外陵、天枢、上风湿点中刺。

    c)疗程:腹针治疗2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1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3 对照组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方案。两组均于第1疗程结束后及治疗结束时行疗效观察,并进行疗效统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制定疗效判定标准。疗效评价以皮损情况计算有效率,有效率(%)=(疗前总积分一疗后总积分)/疗前总积分×100%,分四级判定。①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皮肤变平仅留有色素。②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皮损总积分减少≥70%,<100%。③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皮损总积分减少≥3O%,<7O%。④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皮损总积分减少<3O%。

    3.2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第1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第1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67%。经Ridit检验,u=2.046,P=0.045<0.05,两组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67%。经Ridit检验,u=3.132,P=0.003<0.05,两组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初步的观察结果显示,腹针疗法对囊肿型痤疮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针对囊肿型痤疮,西医至今尚未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案[4]。异维A酸对重度囊肿型痤疮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认可,其与抗生素药物、激素配合应用于临床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 [5],但存在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缺点。

    我们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对照组能达到迅速消退囊肿型痤疮局部皮损的效果;治疗组不但能迅速改善痤疮皮损,促进囊肿型痤疮局部皮损消退,而且能截断痤疮皮损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腹针疗法可能通过减少囊肿型痤疮的增加,从而达到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目的。推其源,求其本,从痤疮的发病过程来看,在痤疮发病早期,多为邪气犯体,或风寒、或湿热、或食滞,郁结体内,发而上犯,故治疗上当以祛邪为总则,祛邪务尽;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正气耗伤,出现虚实夹杂,正气抗邪无力,邪恋机体。囊肿型痤疮较寻常型痤疮病程更长,并且在前期的治疗中往往曾长期使用过清热解毒凉血等中药及抗生素等西药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