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6期
编号:12134360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6期
     【摘要】 附子被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材,具有多种良好的药理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救治中都有很好的应用空间。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分析其药效。

    【关键词】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药理

    附子的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性热,味辛、甘,有毒”,其药效归于心肾脾经,具有强烈的补火助阳的功效,能够除湿驱寒,祛痹止痛,温固阳气,回阳救逆之极品药物,临床上常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发冷、经脉微弱、宫冷阳痿、寒疾致吐、腹冷水肿等。附子的化学成分很多,主要有生物碱、非生物碱、附子脂酸、脂肪酸酯等,而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即为生物碱类,且其含有剧毒成分。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的药理作用丰富,强心、抗休克、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血栓、镇痛消炎等等,皆效果显著。为更好的应用附子于临床治疗,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了研究,现分析如下。

    1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附子乃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属于乌头碱类药材。现今用来检测乌头碱类药物化学成分的方法有多种,如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酸碱中和法等,其中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笔者应用以上几种方法,对附子的几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如下。

    1.1 总生物碱成分分析 测定附子的总生物碱成分,常用的方法是中和滴定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但是其灵敏度很低,何军等实践发现,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要明显优于中和滴定法,但是分光光度法也有其自身繁琐、操作复杂的特点。2007年李孝栋应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成分,,方法较好,准确度高,灵敏度也不错,可以作为测定总生物碱成分的有效方法。

    1.2 双酯型生物碱与单酯型生物碱成分分析 检测单酯型生物碱的常用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多,检测准确、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柱效好、线性范围广、实用性强,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成分测定。而薄层扫描法对样品药材的要求低,分离精密,准确,回收率稳定,操作也较为简单,可以较多的应用于基层检测。另外还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时间更短,干扰少,溶剂使用少,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是一种比较具有前景的检测方法。

    2 药理作用分析

    2.1 强心 附子具有良好的强心作用,这是其乌头碱成分与生物碱成分反应所做功效,徐暾海等经过研究证明附子此药效作用属实,尤其是在病患心功能不全时,效果更为显著。张世忠等人报道,乌头碱对心功能减退、衰弱的心脏,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而也有专家认为钙离子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有一定原因。张志仁等人对附子在经过蒸煮时间不同后的药效对比发现,蒸煮12小时以后附子的强心、正肌作用更为显著,而且毒性也明显降低。杨辉等发现,附子在方剂中的效果要优于单味药材。

    2.2 镇痛消炎 附子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李立纪在研究中发现附子的消炎镇痛作用明显,在对小鼠的实验中能够有效抑制其肢体肿胀,抗炎作用明显,且能够缓解患者外周疼痛,但是对中枢神经的疼痛似乎影响不大,尚待研究。而张啸环则以方剂桂枝附子汤研究其药效作用,发现其对免疫性炎症的抗炎作用明显。辜学敏在研究中发现甘草附子汤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效果良好,而去掉附子成分后,本方剂的抗炎作用却不明显。

    2.3 免疫机制 附子中具有两种糖复合物,能够起到明显的免疫机制作用。陈玉春研究报道,附子水煎能够增强脾细胞功能,产生免疫抗体。附子乌头碱成分在增强巨噬细胞Ia抗原表达时,作用明显,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反应。

    2.4 其他药理作用 附子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糖皮质激素等方面的作用,且多位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张涛、盛延良等均有报道证实附子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而董兰凤、杨庆等专家也报道了附子的抗肿瘤作用。其他诸如抗血栓、抗腹泻等功能,亦具有很大的可信度和研究性。

    3 讨论

    附子的化学成分多样,其药理作用丰富。在其生物碱成分中,是药效最为明显的部分,但是其毒性也很强烈。但是总生物碱成分虽可以衡量附子的药效作用,其毒性却不可以以其作为衡量指标,因为附子的总生物碱成分中包含多种类型,毒性也不尽相同。其中尤以单酯型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差距最大,所以在附子的药效控制中,这两种生物碱的测定和应用最为重要。在附子的多种药理研究中,还需要更为先进的科学手段来做检测和分析,对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其相互作用,都需用进一步研究,其在心血管、免疫、抗癌、抗衰老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玉兰,刘世坤,裴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3组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6.17(16):1255-1256.

    [2]侯大斌,赵祥升,王惠.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4(1):98-102.

    [3]项杰,王阳雪,侯大兵.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1):165-169

    [4]刘秀秀,晁若冰.HPLC控制参附注射液及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53-54.

    [5]简晖,董宁霞,郑晗.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定量分析[J].中草药.2008,39(9):1413-1414., http://www.100md.com(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