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132456
小剂量氨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张广全 冉怀东
第1页

    参见附件(2573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剂量氨茶碱联合激素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各24例,对照组睡前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结果: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有轻度恶心,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氨茶碱联合二丙酸倍氯米松具有协同作用,对控制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疗效,且能改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氨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良好疗效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哮喘,常有过敏体质的表现。我院从2009年4月~ 2010年4月,对2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给予小剂量氨茶碱辅助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均为我院门诊就诊病例,诊断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 试行) 诊断标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7例, 女7 例, 年龄2~14岁, 平均年龄7.98±2.32岁, 病程3~ 13 周,平均6.72±1.70周。其中有湿疹史3例,鼻炎史2例,荨麻疹史5 例, 有家族哮喘史4 例。对照组男16例, 女8 例, 年龄2~14岁, 平均年龄8.03±1.24岁, 病程3~13 周,平均6.89±1.63周。其中有湿疹史2例,鼻炎史3例,荨麻疹史4 例, 有家族哮喘史3例。两组患儿心、肝、肾功能均正常。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睡前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300μg/d,14 d后减至200μg/d,1个月后改为100μ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氨茶碱0.2 g/d,14 d后减至0.1 g/d,1个月后为0.05g/d,睡前口服,疗程为6个月。

    1.3疗效判定用药1 w内咳嗽消失为临床控制;用药2周内咳嗽消失为显效;用药2 w咳嗽有所减轻为好转;用药2w咳嗽无减轻或反而加重为无效。有效率为临床控制与显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 ,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临床

    控制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例数%例数%例数%例数%%

    观察组(n=24)833.31041.735.6312.587.5

    对照组(n=24)416.7729.228.3937.566.7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至症状消失前,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和哮喘发作时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经治疗后咳嗽、气促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

    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持续和时间(min)

    观察组(n=24)5.42±1.9711.21±1.46

    对照组(n=24)8.41±2.3315.47±2.21

    t4.807.88

    P<0.05<0.05

    表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咳嗽(d)气促(d)住院天数(d)

    治疗组(n=24)9.12±2.727.41±2.239.05±3.12

    对照组(n=24)12.52±2.1112.45±3.1013.02±2.45

    t4.842.104.90

    P<0.05<0.05<0.05

    2.3两组阻力上升时乙酰胆碱累积量(Dmin)比较观察组Dmin由治疗前的2.82u±0.79u 升至5.41u±0.5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P<0.05),对照组Dmin由治疗前的2.84u±0.81u 升至4.31u±0.24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52,P<0.05)。

    2.4两组患儿用药前、治疗后3月观察指标肺功能指标PEF变化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对照组缓解不明显。且用药后,观察组最大呼气量变化高于对照组(t=2.1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观察指标肺功能(PEF变化) 比较

    组别用药前用药后tP

    观察组62.92±9.4769.72±9.782.17<0.05

    对照组62.91±9.5264.31±8.010.85>0.05

    2.5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出现轻度恶心,未作特殊处理。

    3讨论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CVA与典型哮喘发病机制相似,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1]。其与典型哮喘的区别是:①咳嗽阈值降低,气道炎症以气道上皮粘膜肿胀为主,粘膜下咳嗽感受器受刺激,或上皮下的神经末梢裸露较为明显,易受刺激引起反射性咳嗽。②喘息阈高于哮喘,气道炎症以气道为主。大中气道的咳嗽感受器远较远端小气道丰富,受刺激引起咳嗽,且由于气管软骨环的存在,以及平滑肌相对较少,气道痉挛不明显,故出现喘息较少,气道高反应性程度亦低于典型哮喘。

    糖皮质激素是CVA的常用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降低气道反应性的作用,对急性重症发作期的全身用药及缓解期的局部吸入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长期全身用药或者大剂量持续吸入用药, 都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成骨细胞活性, 从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2] 。

    近年来发现小剂量茶碱即可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3],且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拮抗腺苷受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扩张支气管。氨茶碱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产生协同抗炎作用, 使其在较低剂量时亦能产生显著疗效, 而两者在小剂量时既使长期伍用亦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4]。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