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编号:1213223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
     【摘要】 观察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在常规西药治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患肢恢复良好,激素用量减少,无明显出血情况,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静脉血栓形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6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其中合并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的有12例,经过我们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⒈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 女4例 ,年龄18-67岁 。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下肢DVT,并经血常规及骨髓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1]。入院时左下肢肿胀9例, 右下肢肿胀3例,有1例轻度肺动脉栓塞表现, 2例体温超过38.0oC,4例有四肢皮肤出血点及淤斑,尿潜血阳性1例, 脾脏轻度肿大2例,5例无血液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数<30×109/L7例,30-80×109/L 5例, 2例纤维蛋白原>4g/L。
, http://www.100md.com
    ⒈2治疗方法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迈之灵等药物改善循环、消肿 ,纤维蛋白原升高者采用适当的降纤治疗。同时7例患者血小板计数<30×109/L者,口服强的松30mg/d, 每日1次,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每周减少5mg,最后以 5~10mg/d 维持治疗;1例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10 109/L,临时输注血小板1U以防止出血。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依据患者四诊分析辩证施治:(1)肝肾阴虚型:紫癜呈暗红色。鼻、齿龈出血,便血,尿血,伴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少苔或光苔,脉弦细数,给予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治疗。(2)气血两虚型:起病徐缓,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龈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血不止,伴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给予归脾汤加味。(3)血热妄行型: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猛,紫癜色鲜红而密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无气、血、阴、阳虚损见症,常可伴见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味。(4)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在气血两虚型基础上伴见畏寒怕冷,面色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迟,还可见腹胀、便溏、浮肿、腰酸等脾肾阳虚表现,给予右归丸加味。
, 百拇医药
    ⒈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患肢与健肢周径之差及血常规 ,观察临床症状 ,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尿粪常规及潜血等 , 每周检查 1 次出凝血时间 PT/APTT。

    ⒈4疗效标准参照下肢静脉血栓及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1], 显效 :下肢肿胀均消退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 持续 3 个月以上无复发。 有效 :肢肿胀均消退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血小板升至 50×109/L, 或较原水平上升 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无效:肢体肿胀无变化,血小板无升高。

    1.5治疗结果16例患者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

    1.6不良反应有 2例患者出现骨痛, 骨质疏松症状, 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在血小板升至正常后出现大便潜血阳性的便血症状, 给予奥美拉唑口服 ,同时将泼尼松降至维持剂量5mg/d ,后症状缓解。患者均能耐受, 坚持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下肢DVT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治疗常采用抗凝、 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小板减少, 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胃肠道、泌尿系统出血, 甚至颅内出血为特征[2]。由于DVP和ITP拥有相反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二者合并发生的情况极为罕见,患者体内同时出现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和风险。ITP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血严重, 除能看到大面积, 多部位的紫癜外, 尚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更为严重者常伴有内脏的出血 ,病情凶险 ,恶化迅速 。西医多用激素治疗, 近期有一定效果 ,但长期服药会出现多种副作用 ,如满月脸、 水牛背 、痤疮以及机体免疫下降等。而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应用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共奏滋阴清热之功,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之力,现代药理证实可制约大剂量激素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加用二至丸滋阴补血止血,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以止血,白芍酸敛收涩亦可敛阴补血,平肝柔肝;补骨脂佐之,取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本身可收敛止血,现代药理学证实有抑制抗体作用[3]。同时归脾汤方中重用炙黄芪和党参为君药,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用白术、木香以健脾理气,使补而不滞,茯神、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健脾,以资生化,气旺则血充而归经矣。加用淮山药补气养阴,收敛止血,炒白芍补血敛阴止血调经,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共奏益气健脾、摄血止血之功。方药犀角地黄汤以水牛角代犀角,配合生地清热凉血,解血分热毒,生地尚可养阴,防热甚伤阴,赤药、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加生军泻肺胃实火、凉血止血;白茅根加强凉血止血之力,板蓝根、土大黄、贯众加强清热解毒抗病毒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军、土大黄均有提升血小板及止血之功[4]。方药右归丸中附子、肉桂温肾阳、暖下元,亦可对长期服用激素ITP患者撤除激素后所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进行纠正;鹿角胶、菟丝子、杜仲补肾益精血;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药、当归滋肾阴、养肝血;加用锁阳、巴戟天、补骨脂加强温补脾肾之力,现代药理证实锁阳有升提血小板功能;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后下肢肿胀均消退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患肢与健肢周径之差小于1cm,无明显出血表现,显著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 ,减少了激素用量 ,缩短了激素使用时间 ,减轻了激素的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VT 合并ITP,可减少激素副作用,避免激素撤离综合症使激素疗程缩短,减轻了激素的副反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西药配合中药治疗,可扶正祛邪、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达到了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

    [2]赵永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进展 J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9 315 -517

    [3]梁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河南中医, 2 0 0 5 ( 0 5)

    [4]薛慧.中西医结合治疗d , 3 l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3 0 例疗效析. 中外健康文摘, 2 0 0 9, 6 ( 2 4 ) ., 百拇医药(翟永超)